全国人大代表成卫东:为智慧港口建设添砖加瓦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参与了天津港集团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通过积极探索大模型加编程、个人数据助理、客服助理、办公助理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天津港正加速港口行业大模型PortGPT的研发,推动人工智能与港口行业深度融合。
传统港口数字化转型一直是成卫东代表关注的重点。去年以来,他围绕智慧、绿色和枢纽港口建设持续展开调研。记者在天津港集团数字化转型办公室看到,成卫东代表参与研发的港口行业大模型PortGPT正在自动进行智能视觉(CV)识别与判断。紧盯现场的他,不时与团队成员交流,紧张标注、优化结果,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港口工作经验、操作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在调研中,成卫东代表发现,传统港口作业不仅能耗相对较高,而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作业效率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
推动港口自动化设备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必答题。成卫东代表说,“作为天津港AI训练师的组长,为了紧跟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设高速发展的步伐,我报考了人社部授权开设的‘人工智能训练师’培训班。经过学习,熟练掌握了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对传统产业工人与前沿科技的对接融合有了全新的认识”。
2021年10月17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投产运营,人工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是最大亮点之一。近几年封闭区域的自动驾驶大数据,为公开道路示范应用和成卫东代表调研提供了样本。过去一年,在成卫东代表建议下,天津港集团顺利实现6台智能网联汽车在天津港东疆港区公开道路行驶。
成卫东代表说:“现在,我更关注‘培育和发展港口新质生产力’相关话题,将努力挖掘出更多创新点,为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基层痛点就是履职方向
——记者手记
在传统港口转型大潮面前,一个习惯了手动操控的基层代表,能否在数字化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个疑问在成卫东代表的劳模工作室内找到了答案。电脑桌上,一张张画满符号的图纸和一本本数字化操控资料展现着“老工匠”变身“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决心。
面对新的职责和使命,成卫东代表没有躺在传统行业的功劳簿里,他用行动告诉更多从业者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用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为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建设添砖加瓦。
在他看来,基层的痛点就是代表履职尽责的方向。只要怀着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心,用“二次创业”的决心和耐心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这些痛点和难点就能找到解决方案。
(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