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青岛高新区人才兴赋能产业强

2025-03-28 02:56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青岛高新区人才兴赋能产业强

2025年03月28日 02:56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刘 成

  青岛高新区组织的春季企业专场招聘会现场。  刘文研摄(中经视觉)

  鸟瞰青岛高新区。陈本伟摄(中经视觉)

  青岛高新区以人才链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四链”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构建起人才、教育、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机制。

  通过“蓝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青岛健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冯庆宇来到了青岛高新区。在落户两年多的时间里,企业实现高速发展,“我们先后赢得了‘蓝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黄金赌城娱乐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冠军,并累计获得超2亿元融资”。凭借自身过硬的研发实力,冯庆宇带领企业不断攻坚克难,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其本人也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业团队、培育一个新兴产业、打造一个创新集群”的链式效应在青岛高新区不断涌现。通过以赛聚才,“蓝贝”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吸引2300余支创业团队参赛,360余个优质项目落地孵化。

  将人才链作为实现“四链”深度融合的主体力量,青岛高新区全力打造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矩阵。园区搭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智库、“康复产业产才融合协作联盟”等平台,引进高端人才,播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种子;创新“人才+项目”引才模式,对符合产业方向的人才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最高可达1亿元,让人才在这里创业有底气,创新创造有支撑。截至2024年底,青岛高新区人才总量已突破6.8万人,户籍人口连续四年增长40%以上。

  不久前,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软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软”)与广西民族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合作,开展了多期以智慧医疗、数据仓库等内容为主题的产业级项目实训,全方位提升在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从华为的鸿蒙系统到DeepSeek大模型,这些新兴产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多层次的人才,然而,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很难有效对应,甚至存在一定的滞后,需要一个平台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无缝衔接。”青软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澄表示,青软目前在做的就是打通产业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推动产教深度融合,“通过产业学院共建、专业共建、平台实训室建设、创新训练营、人才培养基地等多种模式,目前,我们已与全国500多家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深入推进国家“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联合专业机构调研企业200余家,挖掘企业技术创新需求50余项,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同时,建立科技园区企业技术需求揭榜攻关快速响应机制,有效促进教育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坚持把创新链作为“四链”深度融合的动力,青岛高新区积极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区域创新的“浓度”。园区现拥有黄金赌城娱乐科学院院所6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13家,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126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92%。此外,园区出台“科创10条”,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立项支持的企业,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青岛智腾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插入式温度传感器,有效解决了航天发动机入口超低温监测的难题,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可重复使用火箭推进系统液氧、甲烷等介质的温度监测。“我们依靠高新区人才激励政策,走出了一条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特色发展之路。”智腾微电子副总经理徐文汇介绍,以人才为根基,公司目前已完成B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5.9亿元。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全力构建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为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1+2+1”现代产业体系。园区现有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相关经营主体1000余家,拥有海尔生物、易邦生物2家市级链主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瞪羚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88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园区服务“软环境”。以产业链作为“四链”深度融合的基础,青岛高新区创新“e企炬链”产业供需对接服务品牌,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市场、抓订单,提供金融、人才和技术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2024年,青岛高新区先后赴四川、安徽等地举办专场活动15场次,帮助300余家企业完成对接需求,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联动发展,人才聚集与产业兴旺双向促进。 (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