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访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

2025-03-31 06:14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炬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访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

2025年03月31日 06:14   来源:经济日报   □ 本报记者 杨阳腾

  作为经济大省,民营经济撑起了广东经济的“半壁江山”。围绕广东如何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等话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

  记者:如何看待民营经济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中的角色?当前广东省民营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如何?

  王伟中:广东一直以来都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沃土,民营经济在广东稳定增长、增加就业、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撑起了广东经济的“半壁江山”。广东民营经济主要有几个方面突出特点:一是总量规模大。民营经济在广东经济中分量很重,呈现“56789”特征,即贡献了全省五成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六成以上的进出口额和税收、七成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八成以上的新增就业、九成以上的经营主体。二是创新能力强。全省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9万家专精特新企业里面,民营企业占比均超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链主企业,瞪羚、独角兽等“新物种”企业里面,九成以上是民企。三是开放程度高。2024年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额5.8万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比重为63.6%。民营企业也是广东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2024年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数量、总投资额分别占全省的89.9%、82%。四是龙头带动强。广东民营企业既“铺天盖地”,又“顶天立地”,有6家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50家民营企业入围2024黄金赌城娱乐民营企业500强,其中既有华为、比亚迪、腾讯等龙头企业,也有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

  记者:民营企业普遍关注公平竞争和法治保障。广东省在打破市场准入壁垒、优化审批流程、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等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如何应对企业反映的“隐性门槛”问题?

  王伟中:广东坚决贯彻落实黄金城赌城娱乐: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制造业降成本10条”“技改10条”“科技金融15条”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建立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2024年全省新增减税降费超1500亿元,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们将聚焦民营企业关切问题,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强化企业权益保障,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是优化市场环境。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强化反垄断执法,确保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全面落实“非禁即入”,进一步落实落细深圳、横琴、南沙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持续消除市场准入显性和隐性壁垒。完善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支持民间资本参股投资核电、高铁、风电等重大项目,面向民间资本推介示范项目和应用场景,让民间资本有更大空间。二是优化政务环境。强化惠企政策落实,搭建“涉企政策一键通”平台,精准推送政策到相关企业,推动企业应享尽享、早享快享。规范涉企收费,健全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推动政务服务迭代升级。三是优化法治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让广大民营企业放心经营、安心发展。四是优化开放环境。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用好黄金赌城娱乐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等平台,搭建“走出去”线上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嫁接等服务,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

  记者: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广东省如何推动产学研协同,帮助民企突破“卡脖子”技术?在支持民企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建设创新平台方面有哪些计划?

  王伟中:今年新春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第三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变革由技术革命催生而成,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民营企业是广东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省65%以上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都来自民营企业。我们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一是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开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基础前沿技术研究,更大力度破解“卡脖子”问题。去年省里专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实施意见》,我们将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加大力度支持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建设,更好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二是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经过多年发展,广东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方面形成很好的基础,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方面,去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占全国三成,工业机器人产量约占全国一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抓住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集中发力、抢占先机。我们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在技术创新攻关、产业链整合、应用场景拓展、人才引育等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深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用足用好先进科技赋能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把民营企业打造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

  三是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大力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努力造就5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100家链主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

  记者:许多中小民企面临数字化能力不足的困境。广东是否会通过专项资金、标杆案例推广或产业链协同等方式,助力企业“智改数转”?

  王伟中:针对中小民企囿于经验、技术、资金不足等因素面临数字化能力不足的困境,广东创新探索“链式改造”模式,通过龙头企业订单牵引、行业平台价值驱动,让大企业、大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数字化转型,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近5年来,广东省市两级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安排财政资金100多亿元,累计推动超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超过8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2024年,广东省技改投资增长11.5%、连续2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向上向好的强大动能。

  今年广东将深入开展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能增量、提质增品、降本增利、提效增值四大重点行动,继续推广“链式改造”,引导带动企业加大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应用,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扎实推进4个国家级、14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加快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全方位助力企业“智改数转”。

  记者:融资难、融资贵仍是民企发展的痛点。广东在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方面有何突破?如何引导金融机构“敢贷愿贷”?

  王伟中:近年来,广东积极优化金融服务,不断引导金融活水流向民营企业。一是加大制造业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制造业提供结构稳、期限长的信贷支持,2024年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二是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出台“科技金融15条”,开展“补投贷”联动试点,2024年全省科技信贷余额超2.7万亿元。三是建立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打造“粤信服”平台“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区”,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摸查企业融资需求,自2024年10月份以来,累计发放贷款超6300亿元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广东将聚焦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一是用好广东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研究完善省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探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着力解决长期制约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难点问题。二是加强与金融机构联动,拓宽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渠道,用好民营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建立动态管理的“上市后备企业库”,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三是依托“粤信服”等省内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水电、海关、税务等银行迫切需要的公共数据、政府财政支持项目信息及金融、商业等领域的数据资源,对民营企业精准信用画像,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融资便利度。四是落实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措施,引导各类创投基金加大对初创期、种子期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耐心资本”,建立“尽职免责”制度,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记者:当前部分民营企业家存在“发展焦虑”。广东想对他们传递什么信号?如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增强企业家安全感?

  王伟中:当前,受多方面因素特别是复杂严峻的国际经贸形势影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总体上看,这些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广东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上,有1.278亿常住人口、1.5亿实时在粤人口,经济发展持续回升向好,市场空间广阔,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广东将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一如既往地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完善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用好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等平台,完善省、市、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企业机制,分领域、分区域建立民营企业代表“点对点”服务机制,本着“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的原则,及时了解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困难和诉求,推动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支持民营企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聚焦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建立“一对一”跟进服务机制,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 (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