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服务助农春耕
近日,河南省济源王屋镇柏木凹村蔬菜制种户翟国祥又来到自家制种田,查看种苗生长情况。“还是合作社育的苗好。”翟国祥说。
他所说的合作社是柏木凹村瑞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济源,像这样为蔬菜制种农户服务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有18家,还有12家蔬菜种子生产企业,服务涵盖整地、育苗、采收、加工等多个环节。
济源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80%以上。当地蔬菜制种面积近7万亩,但受山区生产条件制约,机械化程度不高,影响制种效益。
聚焦蔬菜制种关键环节,特别是针对育苗、采收等小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情况,济源因地制宜,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出台激励机制,引导小农户逐步接受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服务。
2022年以来,柏木凹村瑞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统筹利用各级各类资金,建起30座育苗大棚。在济源绿茵种业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开展集中育苗,除供应本村外,还可供应周边村制种户。
2018年,济源以绿茵种业公司为龙头,组建省级蔬菜制种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的产业联盟。
为引导更多农户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济源列出专项资金,对农民进行补贴。同时,严格选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签订服务合同,对服务情况进行监督质检、核查验收,开展绩效评价,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目前,济源蔬菜制种产业全部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社会化运作模式,实现100%订单生产,社会化服务覆盖耕作、育苗、植保、采收、加工等多个产业环节,其中种子精选加工率100%,综合机械化率达70%,集约化育苗供应率、统防统治覆盖率均超过50%。通过关键生产环节社会化服务,济源蔬菜制种产业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除蔬菜制种外,济源在种植业领域全面推广社会化服务。目前,济源年托管土地30余万亩,服务农户1.5万户。共培育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50家,其中农机服务组织120家,植保服务组织23家,农资供应服务组织7家。随着社会化服务组织业务的不断开展,有效推动了济源农业节本增产增效,实现了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