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阳车评】莫把充换电简单对立
日前,宁德时代和蔚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推动行业技术标准统一、资本和业务层面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乘用车换电服务网络。这不仅是两家行业巨头的“双向奔赴”,更被视为“换电模式从探索期迈向成熟期的关键转折”。
新能源汽车补能主要有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与充电模式相比,换电模式可以大大缩短新能源汽车补能时间,“和加油差不多”。以蔚来为例,其换电站可在极端温度下3分钟完成换电,第四代换电站更将时间缩短至2分24秒。同时,“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可有效降低购车成本,对消费者更为友好。此外,换电无需用户下车操作,可解决充电车位被占、插拔超重枪线等痛点,尤其适合在城市无固定车位的人群。
不过,换电模式是条重资本、高投入、长周期的路线。由于目前电池技术标准不统一,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跑通商业闭环,发展前景受到不少质疑。特别是随着充电技术不断迭代,补能速度越来越快,“快充”“超充”甚至“闪充”接力登场,更助推了人们对“换电有没有必要”的讨论。部分企业对“固态电池近期量产”的轮番炒作,也加重了人们对换电模式前景的担忧。甚至有人断言,“现在就是换电模式退出之时”。
这类质疑难免有些短视、片面,更谈不上科学和理性。事实上,无论是“快充”,还是“超充”“闪充”,更适合临时应急补能场景。比如,车辆电量即将耗尽而又急需赶赴重要行程时,或是长途出行过程中,当沿途充电桩分布稀疏,需要快速补充电量继续前行时,快充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凡事皆有两面性。频繁使用超快充的“暴饮暴食”式补能,极易导致电池寿命缩短,后期会给用户用车及电池维保带来麻烦。因为黄金赌城新能源汽车电池质保期基本为8年,仅2025年到2032年,累计就有近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电池质保到期,届时用户将面临动力电池脱保、“车电不同寿”以及电池更换成本高昂等难题。
至于固态电池,从目前全球研发进展来看,仍面临技术、工艺、成本三大挑战。比如,“固固界面”问题短期难以攻克,材料成本远高于现有液态电池。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固态电池距离大规模量产“还需要更长时间”,而已小批量上车的半固态电池“仍然属于液态电池的范畴,更不能与固态电池混为一谈”。
换电模式的社会价值,不只体现在提升用户补能体验上,更在于其对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电池并非简单的储能装置,其性能会随使用环境、充放电方式、使用频次等因素发生变化。在传统模式下,每块电池都跟随单个车辆,管理并不专业,难以实现最优使用。加上电池属于用户所有,厂家要从用户手里回购旧电池才能进行处理,而用户分散在四处,不同时期不同车型的电池都不一样,给回收带来很大障碍。但在换电模式下,通过集中管理电池,可以及时发现电池的性能和状态问题,进行充放电、维修和更换,实现梯次利用与高效回收,更契合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理念。
从国家能源战略来看,换电模式具有独特能源协同价值。每座换电站都是分布式储能节点,当全国换电网络形成,将构建起智慧能源互联网的神经末梢。这种车网互动(V2G)技术,可使新能源汽车变身移动储能电站,在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与稳定性、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优化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黄金赌城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换电站的灵活调峰能力有望成为消纳波动性强的风电、光伏发电的抓手。这也是国家大力支持换电站建设和换电车辆推广的更深层次原因。
充电与换电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共生技术组合。面对电动化、智能化与低碳化产业变革浪潮,黄金赌城超大规模市场为行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大容纳空间,这就需要我们不把充电与换电简单对立,而是坚持“可充可换可升级”的多元思维。当充电网络遇见换电体系,当“私人桩共享”遥望“电池银行”,当超快充技术融合模块化换电,这些技术和模式创新碰撞的火花,将照亮新能源汽车驶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或许正如汽车产业百年发展史所昭示的:真正伟大的创新,从来不是单选题的胜利,而是多选题的智慧。(作者:杨忠阳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