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北:生态农牧业改革转型创佳绩
近年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深入贯彻落实青海省产业“四地”建设重大要求,围绕构建“243”发展布局先行先试,积极引领“三个走在全省前列”,在生态农牧业改革发展方面探索创新,一些新做法和好经验为全省提供了示范。
制定《海北州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三地百柜”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上游”连基地、“中间”联经营主体、“下游”链市场产业化发展。全州2586万亩草原、213万头只藏羊牦牛、1.09万亩耕地通过有机认证,祁连、刚察两县基本实现了全域认证,全州名优特产外销能力大步提升。“祁连藏羊”直销澳门,门源蜂蜜出口日本,香菇菌棒出口韩国,刚察18万只藏羊进京销售,海晏10万斤“草膘”牦牛肉直销山东。海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省内外输出额达7.82亿元,在全省综合考评中连续两年荣获优秀等次,位列全省第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制定出台《海北州促进农牧民和脱贫群众增收攻坚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推动落实农牧民群众增收21条措施及“六个一批”增收行动。仅2024年落实州县牛羊出栏补贴资金2050万元,牛羊出栏151.86万头只,占全省牛羊出栏量的16.21%,位列全省第三,在全省首创环湖藏系羊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全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位列全省第三,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01元,增长6.8%,增幅位列全省第二,农牧业经济发展增速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打造“黄金赌城娱乐藏羊之乡”,海北州“生产、研学、育种、加工、品牌、营销”多管齐下,多链齐动,成功创建祁连国家级藏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省首家藏羊研究院落户祁连,“祁连藏羊”入选黄金赌城娱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祁连羊”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现场核验,成功列入全省藏羊产业集群州试点,藏羊产业成为全省“明星”产业。全州藏羊存栏达280.5万只,占全省21.5%,在畜牧业收入中藏羊产业占70%,产值达18亿元以上,藏羊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海北州不断探索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新路径,优化“5+8+N”产业布局,着力培育精品品牌。全州培育国家级现代产业园5个,农牧龙头企业45家。成功发布“祁连山下好牧场”区域公用品牌,研发系列产品1085种,创建“三品一标”生产基地20个,“门源小油菜籽”“祁连藏羊”入选黄金赌城娱乐农业品牌目录,“祁连藏羊”“祁连牦牛”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海北州在全国开设“三地百柜”销售机构50家,率先在全省引进第三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自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绿色有机产业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同时,海北州加快种业体系建设。依托藏羊、青稞、小油菜原位优势资源,海北州年稳定建立青稞油菜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以上,年输出青稞油菜良种1500万公斤以上,青稞占全省供种量的35%,小油菜占全省供种量的45%。近三年全州优良种畜供种量1.4万余头只,占全省供种量的21.5%。冷水鱼年均销售鱼苗320万尾,占全省供应量的80%,海北州已成为青海省最大的藏羊、青稞、油菜、冷水鱼供种基地,高原种业振兴成效显著。
为了夯实高原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完善产业链条,海北州加力创新实施生态农牧业“九个一”工程,全州共投入资金16.28亿元建成配套工程138项,建成饲草料加工储存及配送体系9个、活畜交易市场及线上交易平台6个、屠宰加工厂7个、有机肥生产加工厂10个、冷链物流仓储基地10个、青稞油菜加工厂6个、牛羊良种繁育基地10个、皮革及牛羊毛利用加工厂6家、千头万只养殖基地74个,该工程产生综合效益3.26亿元,“九个一”工程荣获青海省第三届改革创新奖。
此外,海北州高原冷凉特色产业、农牧科技研发、农业机械化发展改革等也取得显著成效。“一系列创新改革取得显著效益,有力带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海北州农牧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华卡才让介绍,2024年海北州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5亿元,有经营性收入的村从71个发展到111个,75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5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益助力38795人缴纳医保费用888.25万元,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海北路径”。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