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川字号”乡村产业
春日的四川盆地,田坎阡陌间,春耕正当时。作为经济大省,四川农业在全国农业版图中举足轻重。近年来,四川努力把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加快实现向农业强省转变,进一步破解发展瓶颈,厚植优势,推动“三农”工作始终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去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726.8亿斤、亩产达378.2公斤,均创历史新高;生猪出栏量达6149.6万头,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发展乡村产业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抓手。四川一直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特别是在通过提升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取得良好成效。去年,四川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实现稳步增长,增幅达6.6%,高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
产业提质增效
在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成片的柑橘树给起伏的山峦和田野披上厚重的绿色。该村党支部副书记胡林告诉记者,4月初,最后一批耙耙柑采摘完毕,目前果园已进入修枝、清园、施肥阶段,为下一个丰收季做准备。
柑橘是蒲江农业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在40多年发展中,为蒲江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蒲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姚雄辉介绍,2024年,全县柑橘总投产面积达44.5万亩,产量约103万吨,产值达72.82亿元。除柑橘之外,蒲江还有茶叶、猕猴桃各约10万亩,60多万亩特色产业园支撑起蒲江农业在全省的分量。每年8月份到次年6月份,蒲江满山遍野水果飘香,给当地农民带来丰厚收入。两河村村民王尧告诉记者,他家有柑橘20亩,去年收入达40多万元。
多年来,蒲江县坚持把水果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更新品种,改良土壤,提高效益。目前的主打产品蒲江耙耙柑、猕猴桃等深受消费者欢迎。“蒲江的耙耙柑之所以得到市场青睐,除了是晚熟品种,有季节优势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我们通过‘两个替代’确保了水果品质。”姚雄辉说。
在充分试验的基础上,2020年,蒲江县率先在四川创新提出并全域推广“两个替代”工程,即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全县有机肥使用覆盖率超75%,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超70%,以此产出的农产品市场均价较传统种植的售价高出30%以上。该县“两个替代”做法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在遂宁市,成片成带成规模的特色产业基地达219万亩、集中连片1万亩以上基地20个、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核心示范基地8万亩。
宜宾市开展“天府粮仓·百园建设”行动,分级分类拓展茶叶、蚕桑等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建成省星级园区13个,推进五大省级产业集群建设。
近年来,四川着力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打造更多质量高、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川字号”特色产业集群,特色经济作物产业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支撑。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中,四川利用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旱地粮经复合、粮经作物生态立体种养等模式,推动粮菜、粮药、粮菌等粮经复合发展,经果林与粮经作物带状间种,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推动特色产业稳面提质、高值高效发展。攀枝花市米易县走出“稻菜轮作、粮经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优质水稻+早春蔬菜”,每亩耕地可产出稻谷2000斤、蔬菜20000斤,既保障了蔬菜供应和农民增收,又稳定了粮食生产,亩均收益达4万余元,最高达8万元,是全省单产最高、效益最好的粮经复合发展示范区。
集群建圈强链
1000多个一人高的大坛子整整齐齐摆放在一个大车间里,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位于眉山市东坡区泡菜产业园四川老坛子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车间有5个。5000多个大坛子里,泡着仔姜、二荆条等各种泡菜。“一个坛子装泡菜2000多斤,我们每年要从农民手里收购各类蔬菜约7万吨,制作约2.8万吨泡菜。”该公司总经理助理余庆说。
在眉山市,类似的泡菜企业有30余家。本着“产业集中、企业入园、集群发展”的思路,眉山市规划建设了面积10余平方公里的“黄金赌城娱乐泡菜城”,推动泡菜企业从分散无序向集中集约转变。2018年,东坡区以泡菜产业为主导,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4年,东坡区泡菜食品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眉山市坚持把培育企业作为泡菜产业发展的核心,培育吉香居、李记、川南、味聚特、川娃子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吉香居、川南、李记等企业成为全国首批自营进出口泡菜企业。2024年,眉山市泡菜产业综合产值达225亿元,“小泡菜”成了“大产业”“金名片”。
从产业规模、综合产值、区域特色、全国贡献等指标考虑,四川提出,要围绕“1+1+8”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即建设畜牧万亿元产业、粮油5000亿元级两大重点支柱产业,以及蔬菜、茶叶、水果、食药同源、蚕桑、水产、林竹、调味品8个千亿元级产业。
“1+1+8”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就是要形成上下游、左右岸贯通融合的产业体系,上游环节的重点在于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中游环节聚焦产地加工和精深加工,下游环节侧重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要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通过聚合带动效应,串起产业链发展上下游,赋能全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建圈强链是增强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加工链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的重点突破,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可以合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成都市从科技创新着手,加强与黄金赌城娱乐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支持成都新兴粮油等龙头企业组建产学研用团队,协同开展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建立了乡村振兴基金及其3只相关子基金,落实好粮油规模化奖补、政策性保险和粮油种植“农贷通”贷款全额贴息等政策。
绵阳是畜牧业大市和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依托国家区域畜禽种业创新中心、万安实验室生猪创新基地等平台,正进一步建强2个国、省级生猪种业园区和3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年提供优质种猪30万头;以培育链主企业为核心,支持国、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研发创新、提升产业能级,培育百亿元级“链主”企业2家、十亿元级“链主”企业5家,带动畜牧产业全链升级发展。
宜宾是四川重点茶叶产区。2024年,全市茶园面积达130万亩、干茶产量11.45万吨,计划今年实施一批茶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精制茶产能1.2万吨、新茶饮产能5万吨,加快推动产业集聚成势。
利益联结惠农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联农带农富农,让农民受益是根本目的,只有健全机制、完善措施,在产业发展中创造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农民群众才能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四川致力于处理好小农户与大产业的关系,建立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嵌入式”对接体系,推广“链主和链属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通过订单农业、保底收购、金融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保障小农户收益,稳定联农带农富农的利益联结机制。
眉山市东坡区泡菜产业链逐年发展壮大,正是得益于在涉及农民利益的原料种植、收购和加工生产等环节不断探索、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链发展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根据企业和农民自愿原则,目前眉山形成了“加工企业+农户”原料直采型、“加工企业+基地+农户”流转聘用型、“加工企业+中间组织+农户”订单合作型、“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股份合作型、加工企业吸纳农民务工增收型5种利益联结模式。
东坡区尚义镇的四川厨之乐食品有限公司每年小春流转周边土地约1000亩,由公司对流转土地进行打捆整合、统一规划种植,周边农民仅这个时间就可获得每亩400元至500元土地租金,同时1000亩基地一个蔬菜栽培季节还能就近解决农民务工约5000人次,带动农民增收90万元以上。东坡区松江镇的李记酱菜调味品有限公司与23家专业合作社、5000多农户签订泡菜原料采购订单,约定对签订订单的农户收购价高于市场价,2024年初共收购10万吨,直接帮助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
胡林告诉记者,村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很少,大家更愿意在家种地,原因就在于特色产业让大家有钱赚。在两河村,依托水果产业,农民可以赚到三份收入:一是自家水果的销售收入,二是在村集体企业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打工的收入,三是村联合社32个储存水果的冷库所产生效益的分红,这两年已给村民分红400多万元。
在蓬溪县食用菌产业园,驼峰菌业有限公司是业内有名的黄色金针菇生产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岳明介绍,公司年产量达2.2万吨,每年吸引200多名当地农民在公司打工。在出菇车间,员工唐有霞与同事们正在对即将出库的金针菇做最后检查。她每个月可以领到3000多元的工资,“虽然比在外地打工赚得少一些,但开支也少一些,不仅可以照顾老人孩子,还能种好自家的承包地”。
近些年,四川已形成多种带动农民增收的成功探索。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增收。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目前全省已培育114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04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58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建设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31个,带动龙头企业480个、专业合作社1939个、家庭农场3883个,实现销售额507.93亿元,联合体内成员农户户均增收近1.7万元。
二是融合发展带动增收。全省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15个、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21个。特别是在历年来国家级产业强镇项目实施范围内,主导产业新增农民就业岗位60.3万个,主导产业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万元,高于镇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初加工率达到69%。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1080亿元,接待人次达5.2亿人次。
三是社会化服务助农增收。比如,青神县建立果园托管收益分配利益联结机制,农户把果园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对果园进行标准化改造,安装滴灌、施药系统等设施,找专业人员对果园进行专业管理,亩产值按5∶4∶1的比例为果农、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进行分配,带动参与合作社的农户户均增收约15000元。(经济日报记者 钟华林)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