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卤鹅的流量接力
因为追着投喂外国网红“甲亢哥”,身穿红花袄的荣昌江哥火了,他手里的荣昌卤鹅火了,他背后的重庆市荣昌区也火了。美团数据显示,4月第三周,平台上的“荣昌卤鹅”搜索量同比增长839%,“荣昌酒店”搜索量同比增长超500%。携程平台上,4月10日至4月20日,关于“荣昌”的搜索量较3月同期增长194%,比去年同期增长165%。
三位数的搜索量增长只是开端。现在,整个荣昌都在为“五一”假期做准备,推广卤鹅的接力棒已经从“卤鹅哥”个人转移到当地政府手中。有淄博、哈尔滨、天水等网红城市做样本,荣昌区动作也很迅速:停车免费、志愿者上街,连当地即将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原本奖牌上的“荣昌猪”也换成了“荣昌鹅”,继续做大城市IP。
广大网友关心的是卤鹅啃起来香不香,荣昌想的是怎样让“卤鹅”飞得稳、飞得远。比如,提出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禁止卤鹅随意涨价、恶性竞争等行为,避免网红效应引发质量危机。提出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要保护好荣昌江哥的商标,避免被恶意抢注。这种对民间流量的制度性呵护,体现了城市管理者的远见。
荣昌区还第一时间召开了“网络经济暨卤鹅产业发展金点子征集座谈会”,提出要发展衍生产业链,用卤鹅扒下的鹅毛招商羽毛球企业,把卤鹅的价值链从餐桌延伸到运动场。
座谈会上,荣昌公开提出欢迎自媒体报道荣昌,什么地方都可以去看。这种态度,彰显了其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治理、消费环境拥有底气。
网红城市的风刮了好几年,此前的网红城市大都遇到过在流量洪峰中既要接住热度又要守住口碑的挑战。作为2025年第一个出圈的地区,荣昌能不能做得更好一些?
荣昌并不大,2024年全区城镇常住人口仅41万人,能提供的接待住宿床位不足1万个。当汹涌的人潮突然涌入这座小城,接待能力的短板,倒逼荣昌必须走出“单打独斗”的思维定式——正如“卤鹅哥”林江说的:“锅里有了,碗里才有。”
荣昌虽小,成渝经济圈很大,搭乘成渝高铁,荣昌到重庆市主城区约20分钟,到成都市约1个小时。荣昌周边,论美景,有拍过《卧虎藏龙》的永川茶山竹海、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国家非遗铜梁龙舞;论美食,梁平张鸭子、万州烤鱼、璧山鲜锅兔、丰都凉拌鸡都值得一尝。
从公开信息看,荣昌政府有成为“流量中转站”的意识,已经在多个场合谈及相关设想。现在需要周边城市尽快行动起来,主动对接溢出的客流,让荣昌的“卤鹅流量”从单点爆发变成区域共享。这就像重庆火锅的九宫格,每个格子都沸腾,整口锅才够味。
当游客在卤鹅补给站拍照打卡时,他们也在检验城市治理的颗粒度。如果游客在铜梁火龙表演散场后,能用同一张文旅护照兑换荣昌卤鹅的优惠券,区域融合的深度便不再停留于文件签署,而是转化为可触摸、可传播的民生获得感。这种“城市IP+产业链条+区域协同”模式,也许能让荣昌卤鹅被更多人看到,也为“中小城市走红后怎么办”探索另一种思路。(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 颖)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