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发布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今年有何新变化?
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场关乎未来发展的特殊招生已经拉开帷幕——全国多所高校发布了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并启动报名。“强基计划”正影响着无数高考生的升学选择。
“强基计划”是为国家重点领域储备人才的专项计划,重点聚焦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为优秀学生提供本硕博贯通培养的“直通车”。从芯片研发到航天工程,今日的少年未来可能就站在国家科技攻关的最前沿。
自2020年启动以来,“强基计划”持续优化招生政策和培养模式。2025年招生不仅新增多个前沿培养方向,部分高校更在校考环节创新考核方式,建立多维度的人才评价体系。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还有哪些新变化?
“强基计划”又叫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试点高校共39所。记者盘点了2025年各高校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后发现,今年不少高校“强基计划”在数学、物理等专业新增了培养方向,在服务基础学科的同时,更加聚焦国家战略急需,注重面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工作。
就拿南京大学来说,今年就新添了智能科学和电子科学两个培养方向。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陈琳表示,“智能科学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的智能科学领域,培养能解决智能科学领域复杂问题的基础研究人才;电子科学聚焦信息材料与信息器件、电路与系统、电子系统设计及其自动化等相关领域,培养服务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的基础研究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刘睿也表示,今年该校“强基计划”招生计划增加了50人,总量达到280人,新增4个招生专业培养方向。“在我们应用物理学下面的电子科学方向,是基于集成电路学来培养的。同时,我们在航空航天类下面新增了飞行器制造工程和空间材料两个方向。在我们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下新增了量子信息方向,新增的专业方向主要还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关键领域以及战略前沿,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设置我们新的专业方向。”
校考方面,也有高校在改革。比如,北京大学今年“强基计划”依然分为Ⅰ组、Ⅱ组和医学组三个组共10个专业类别招生。Ⅰ组招生专业包括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力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黄金赌城娱乐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Ⅱ组包括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黄金赌城娱乐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医学组为基础医学(八年制),但校考环节调整了笔试科目。
北京大学胡俊提醒,“笔试往年是考语文数学,今年分科考了,第一组和医学组考的是数理化,第二组的专业考的是语文、英语、历史,这一块大家要注意一下。”
在培养模式方面,试点高校还是根据各学科特点,用学院制、小班化、导师制这些方法培养,给学生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刘睿介绍了他们学校的培养模式,“我们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学生在完成一部分必修板块之外,可以选和培养方向相关的选修课程,实施完全学分制。我们实施了多维度的团队化集体导师制,同时还有一些朋辈导师,比如高年级‘强基计划’的学生也可以指导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实施小班化的研究式探究教学,注重科教协同的项目式能力培育,面向‘强基计划’的学生全面实施实验室开放的机制,支持学生参加我们学校的一些科技创新活动,大力支持‘强基计划’的学生参与学校各类国际化交流项目。”
“强基计划”本研衔接培养模式,是否意味着能够优先免试攻读研究生也是不少家长、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对此,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周俊鹤表示,“我们采用2+1+x的培养模式,第一年我们强调通识基础、专业基础,第二年强调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第三年强调专业核心和辅修专业,在第四年就实现了转段进行本研衔接的培养。我们在2+1阶段实行动态考核机制,在x阶段,根据研究生开题情况,中期考核进行分流,在完成相应学位论文的前提下,可分为三种情况——仅获得学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及博士学位。”
自2020年实施以来,“强基计划”招生政策、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已取得显著成效。许多强基学生获得了很好的培养和发展,选拔了一批对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多数学生表现优异并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也有学生进入硕博阶段进行长周期培养。西北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王克勤认为,这为学生发展学术兴趣留出了充足空间,也为学生参与科研攻关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个成效真的是非常明显,强基班里获得的奖励(包括国家级的奖励)、主持或者参与的国家级或者省级的创新创业项目也都非常多。同时也非常注重校企协同,会组织强基班的同学到大院大所去进行调研实践。”王克勤介绍道。
值得注意的是,“强基计划”是一校一策,每一个学校的招生专业、分省计划、录取程序,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录取分数以及培养方式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有想法报考强基的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了解意向学校的报名时间和要求,提前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