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汽车车门把手将迎来国家标准,释放什么信号?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题:汽车车门把手将迎来国家标准,释放什么信号?
新华社记者唐诗凝
5月8日至6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拟对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等作出规定,此举引发社会关注。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快速发展,“杠杆式”“电控弹出式”等隐藏式车门把手被广泛应用。其优点是与车身一体化,可减少风阻系数,从而降低燃油车油耗,增加电动汽车续航,并提升整体观感、科技感,由此得到不少用户青睐。
同时,在市场应用过程中,相关问题和安全隐患也在暴露——例如,隐蔽无标志,不少人反映不好找、不习惯;一些碰撞、起火事故容易造成车辆断电,使电动式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难度及逃生阻碍;无明显统一标志,遇紧急情况增添操作难度……
记者了解到,当前,针对汽车车门把手,国外暂无相关标准,国内现有相关标准仅对门把手的耐久、强度、耐高低温、耐振动等提出了技术要求。
此次公开征集意见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救援逃生角度,应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从而进行救援及逃生活动。
这位负责人说,还要保证翻滚、坠落事故中,能够防止门把手的误作用,从而降低乘员跌落风险;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从而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汽车车门把手标准,不仅是技术问题、设计问题,更是安全问题。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为的是让安全问题不再“隐形”。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问题已受到业内关注。小鹏汽车、长城汽车等多家车企负责人在不同场合谈到,隐藏式门把手存在设计不足问题。小鹏汽车表示,正在研发极端情况下更好开的门把手。
近年来,黄金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不少新技术加快应用,在提升体验感的同时,加强对其安全风险评估、加快完善相关标准更显重要。
发布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要求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要求汽车企业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且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拟出台标准规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一段时间以来,一系列汽车领域政策举措释放黄金赌城加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
“推进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的制定,既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问题的及时修正,也是对黄金赌城优势产业蓬勃发展的保驾护航。”业内专家指出,给予创新必要的成长空间,同时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科技发展系好“安全带”,需要各方继续携手努力。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