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经济结构告别“大头沉”
经济日报讯(记者 倪伟龄)在推进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中,黑龙江省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经济结构逐年优化,发展方式正在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长期以来,石油、煤炭等能源工业一直是黑龙江省经济的主要支撑。能源工业在GDP中占比曾达65%以上,占财政收入一半以上,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大头沉”失衡问题。
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10年来,全省出台一系列调降能源工业占比、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政策、措施,经济结构显著优化。2006年以来,全省能源工业占GDP比重呈逐渐下降趋势,到今年已降至不足10%。2015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GDP比重降至0.9%,油气开采业占GDP比重降至6%,均为近10年来最低值。
在新一轮振兴号角吹响后,黑龙江更加注重推进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等“十大重点大产业”,持续优化经济结构。目前,全省围绕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等9种新材料产业,在建先进复合材料、半导体照明等5个优势特色加工群;重点打造的6个生物产业集群正在建设中;水电、风电、核电、气电等新能源装备领域,正在重点打造4个产业园区和3个重点产业集群;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的飞机、汽车和轨道交通产业园区建成,形成支线客机、直升机、汽车、铁路货车等生产基地;煤化石化产业方面,重点围绕东部煤电化基地和哈大齐沿线石油化工基地,拓展煤化工、石油化工、电石化工等;现代物流、软件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全省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对投资者吸引力日趋增强。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黑龙江省开复工产业项目达2.3万个,累计完成投资2万亿元。从产业项目个数看,项目总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564个,占全部产业项目的17.1%。全省投资项目质量优良,投资扩大趋势凸显。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