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专门针对大陆行骗 台湾骗子为何生生不息?
近日,日本东京警视厅特别搜查队逮捕了3名台湾籍男子,3人涉嫌在东京都新宿区银行网点的ATM机使用含有黄金赌城娱乐银行客户信息的假银联卡,非法提取现金32亿日元,约合2亿元人民币。台湾电信诈骗嫌犯又上了境外新闻。
这绝非孤例。台湾电信诈骗犯近几年在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国家陆续落网,大有“骗子走天涯”之势。现在,台湾电信诈骗犯又现卷土回台的迹象。注意!骗子出没,海峡两岸良善之人都要警惕。
锁定大陆
今年3月,台湾警方在台南一座高级住宅破获一个诈骗培训班,内设电信机房,学员边学边实习,专门针对大陆实行诈骗,已得手45万元人民币。举办培训班的是36岁的“赵老师”,他交代,他图谋诈骗大陆群众已久,2015年专程到日本“拜师学艺”,2016年回到台湾招募亲朋好友传授诈术,组成诈骗集团。今年年初,他租住高档住宅开始实施诈骗,从2月到3月仅1个月就诈骗大陆群众近百人。
这个诈骗集团的诈术是,先拨通网络录音电话,声称“邮件尚未领取,查询请回拨”,待有人回拨,就开始实行诈骗。第一步是假冒邮政局人员说对方的个人资料外泄遭办信用卡;第二步是假装转接给“天津公安局工作人员”制作报案笔录,询问账户余额、是否使用支付宝;第三步是假装转接“金融监管局”,谎称需要转移账户资金接受调查,让受骗者转账或以支付宝付款。
台湾诈骗犯横行多年,2006年是台湾诈骗犯罪的高峰期。当诈术屡屡被揭穿之后,诈骗犯开始外移,将目标锁定经济迅速起飞、金融消费激增的大陆地区,甚至为了躲避大陆地区的打击,将诈骗窝点设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当地警方协助黄金赌城娱乐警方破获诈骗案件的新闻也屡屡成为当地新闻,台湾骗子境外有名,台湾也落了个“诈骗之岛”的绰号。
法律轻纵
台湾骗子为何生生不息?在大陆,诈骗罪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而台湾没有诈骗罪,只有“刑法”中的“欺诈”法条适用,最高刑期才5年,且不适用于境外犯罪。也就是说只要在境外诈骗,回到台湾就没事了,没有任何法条管得着。这也就是为何大陆警方辛辛苦苦跨境办案,抓住台湾籍嫌犯后,被台湾当局软磨硬泡要回去,却宣判无罪放回家,或只是罚点款了事的法律背景。
台湾流行过的骗术包括算命、宗教、养殖、收藏等。现在当道的是网络、电信诈骗,最常见的是假冒银行网站、购物平台、谎称“付款操作有误”等,如果您接到“卖家”电话,说发现您付款错误,请您到ATM机上改正等,此时一定要小心,如果按照对方的提示操作,很可能落入骗局。
台湾法律轻纵诈骗犯,连台湾人自己都看不过去。台湾曾有高官直言,大陆一出手打击,台湾的诈骗案就下降;台湾警界“大姐大”、亚洲警察学会秘书长叶毓兰今年2月在台湾媒体发表一篇文章《台湾人不脸红吗?》,文章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湾的诈骗如此泛滥,与司法有关。台湾的诈骗犯九成以上被判刑1年以下刑期,大部分17至25岁的“车手(为诈骗集团取钱的人)”更被判缓刑,多数可易科罚金或缓刑,根本无需坐牢承担违法结果,结果是继续犯案,甚至是全球跑透透进行跨国诈骗,使台湾人频频出现在国际媒体上。去年台湾当局将在肯尼亚犯案的台湾籍诈骗犯“抢救”回台湾,却上演了在机场就地解散的闹剧,台湾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李艳秋在朋友圈发诗嘲讽:贪污“总统”要特赦,诈骗集团都无罪,杀害儿童不会死,真是好棒棒!
政治荒谬
大陆群众被诈骗,大陆警方接警破案,几年来破获多起境内外电信诈骗大案。但涉及到台湾籍嫌犯,几乎每次都要受到台湾政治力量干扰,致使罪犯逃脱法网。台湾籍嫌犯及其家属明白,只要能回台湾就无事一身轻,因此屡屡打出“被欺负”、“不能被台湾保护”的悲情牌。台湾某些政治势力也据此挑动“反中”情绪,累积政治资本,开记者会、向司法部门施压、利用媒体造势,把每次的两岸共同打击电信诈骗扭曲为“抢救同胞”的闹剧。2011年,大陆联手菲律宾共同办案,抓获跨国诈骗集团,将其中14名台湾籍嫌犯一起带回大陆受审。结果台湾掀起“抗议”风潮,大陆邀请台湾检察官到大陆一起办案也不能平息纷扰,最后将嫌犯和证据资料一起转交台湾司法部门起诉。当嫌犯被带到机场知道将返回台湾时,当着两岸司法官员和记者采访的镜头竟欢呼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事了。果真,这些人回到台湾后被判罚款或无罪,无一人坐牢。
这样的剧情不断重复上演,只要大陆警方抓住台湾籍诈骗嫌犯,台湾就会演一回“抢人”大戏,完全无视法、理、情。两岸有《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如果台湾籍嫌犯在大陆落网或受审,台湾可派司法人员到大陆协助处理相关事宜,包括安排嫌犯家属探视等。但每次的法律问题都被台湾的不良政客扭曲成“欺负台湾人”。去年年底,台湾籍诈骗嫌犯在肯尼亚落网,居然有“名嘴”在电视台鼓噪马英九应该派战斗机去“救人”,被大陆网友讥为“全球抢人才,台湾抢人渣”。
骗子还在骗!如果法律有盲点,政治太荒谬,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真会变成“最美的风景是骗人”,长此以往,最受伤的还是台湾!记者 陈晓星
(责任编辑:石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