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广角镜】体育老师:数学学得烂?这锅我不背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11日电(李赫)“数学这么差,体育老师教的吧”。从小到大,不少人都在成绩不好时被这句话“黑”过。可你有没有想过,明明都是无数节体育课因为体育老师“有事”而被数学老师、语文老师、甚至英语老师“代课”,到头来数学学不好,却成了体育老师的“锅”?对于这句戏谑之言,不少体育老师也有话说。
“肯定会觉得很不舒服”
“这是一种调侃的说法。”做了17年乡村初中体育教师的刘战争对说出了他的看法。“体育老师在课堂上,有广播操,有热身操,都是1个8拍是一个动作结构,比如4乘4个8拍,4乘1个8拍。队列队形里喊1-2-1、1-2-3-4,可能是调侃体育老师只能数到2、数到4、最多数到8。”
在他看来,这种说法是一个针对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中,有关数字的“梗”。而目前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葛达烨也认为,这是互联网时代流传开来的一个玩笑:“这么说的人大多都是从众心理吧,就感觉是个网红语,自己说了以后觉得有笑点,大家还都知道。”
但这并不意味这他们就对这样的说法听之即忘,并不在意。
“可能最初的调侃,时间长了在黄金赌城娱乐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出于对体育、副科老师的成见,演变成比较负面的说法”,刘战争想了想说:“如果拿这个来贬低体育教师,我认为他应该好好想想。体育教师,尤其是运动过程跟学生沟通,不管是智商也罢情商也罢,其实都要求很高。”
打算在毕业后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葛达烨也有些不服:“我个人认为数学对大部分人的作用是提供逻辑思考的能力和推理的思维。如果单独是这个用处的话,体育老师教的也不差。”
资料图:体育教师教女学生们练习女子防身术。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相比之下,已经在北京大学执教8年的张冰对这种说法更为不忿:“说实话,我们从业人员听了肯定会觉得很不舒服。我们考大学的时候也要考到一本成绩,运动成绩也非常好。我也完全可以说‘你学习没我好,运动也没我好,凭什么挖苦这个行业’。究其原因,可能是一种过时的观念,觉得搞体育的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其实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都是老师,只是学科分工的不同,在职责功能上并没有任何的区别。”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教研室讲师高鹏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提出了这一概念。
“其实就是社会偏见”
高鹏直截了当的表示:“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社会偏见。”
资料图:体育教师在接受培训。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长时间以来,大家对体育学科的认识是有偏差的,觉得体育不那么重要,因而会觉得体育老师也不如别的老师重要,或者体育老师不需要那么高的素养。”高鹏说。
即将毕业的葛达烨已经开始着手找工作,本科就读于全国最好的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考到了西北地区最好的师范类院校陕西师范大学,算得上“根红苗正、科班出身”,但他想进入高校执教也并不容易。
“我这个情况在西安想要进高校做体育老师,还是有点难度的,西安高校现在清一色博士。体育稍微好一点,我运动等级高还能有机会,”葛达烨说,“西安外国语大学要求博士学历和英语水平6级,西安交大要海归才行,文理科都是这个标准,术科的话国内一类院校博士只能说有机会,一线城市的话,本科学历能进入小学做体育老师,就相当不错了。”
资料图:成为体育教师的门槛也并不低。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与葛达烨不同,中专毕业的刘战争18岁就进入中学做了体育老师,一路从班主任做到了教导主任,于他而言,学历之外,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也对体育教师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当时跟我一批回来的,有两个陕西师范大学委培生,还有一个本科毕业的。最后学校和教育局协商以后,认为他不能胜任初中教学工作,调到小学去了。我工作这快20年了,有些老师学问可能很高,但农村教学中没有办法很好的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有时候教法还是很重要的。”
相比之下,在北大执教的张冰体会到的更多是一种无奈:“学生对体育课都很认真,对老师也都很尊敬。但是呢,有些人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包括体育,会有一些不了解,或者说是偏见。”
他举例说,会有不少同学问他:“老师,你们体育大学上学的时候,是天天就在训练场训练吗?”“学体育为什么还要上硕士,或者上博士?是学什么啊?”
“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解剖啊生理啊这些,都要学。大家还不理解,大家也还有对体育的误解,就是所谓的不平等的认知。”张冰有些无奈的说到。
“很多时候都是出于很功利性的目的去参加体育”
对于这样根深蒂固的偏见存在的根源,高鹏认为,在于社会对体育的认知有所偏差:“体育虽然很久前就进入到中考,还没有真正进入到最关键的高考,所以说大家对于体育的认识依然是一种处在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之感。”
他补充说:“大家都知道要开足开齐体育课,否则后果很严重,国家会处罚;但是真正从内心中,很多人还没有觉得必须得去从事体育,而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去参加锻炼和体育活动”。
张冰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在小学或者是初中的体育课,学生会做一些基础体育运动,但这些事在学生和家长意识里并不是必须的,也会因此觉得体育老师也不是必须的。
说到这些,做了20年一线乡村体育教师的刘战争忍不住叹了口气:“我执教的是初中阶段,如果不是中考要加试体育的话,我认为初中体育课存在的环境将会很微妙。比如说,国家提倡初一初二学生每周要上够4节体育课,但课时开够了,真正在课堂上能不能、敢不敢进行有效的身体锻炼,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他告诉中新网记者,在他所从事的农村体育教学中,有些体育老师由于害怕学生出现运动损伤而过分谨慎:“上课过程中一直要求提高身体素质,但平时不敢给学生加量,不敢给学生上一些力所能及的器械。体育老师确实从内心来说比较无奈,一上课就广场舞。确实有时候比较缩手缩脚。”
在高校层面还有其独有情况。张冰的介绍,体育作为一种术科科目,学术科研只是高校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对体育老师考量标准还有带队成绩、训练效果等多方面。但在以科研为普遍评价标准的情况下,科研量要求相对较少的体育老师也会被视为“没文化”。
“高校评职称肯定是有科研量要求,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科研是最容易判定的,你有几篇文章就是几篇文章。而比如说你上多少课,或是带队拿了一个什么成绩,这些是有水分的,项目不同也没法类比。”
而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其实说到底,体育老师教数学也并不是什么“离奇”的事。根据高鹏的介绍,在欧美,体育老师教数学,数学老师教体育都很正常:“这是一种全科教学模式,其实在低年级,这种全科教学模式可能会更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姓名为化名)(完)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