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上学的路不再遥远
怒江的山很高很险,怒江的水很宽很急。多年前,怒江的高山大江阻断了多少孩子的求学路,击碎了多少幼小心灵的梦想。
作为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素质性贫困十分突出,几年前,全州贫困人口人均受教育程度仅7.6年,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3.8万贫困学生,占全州学生的34%……教育短板成制约怒江脱贫攻坚的短板之一。近几年来,怒江州把教育扶贫作为消除素质性贫困的治本之策,努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安置点孩子就近入学
“今年我家搬到县城江西安置点,孩子在县城里读书,10多分钟就到学校了,很方便!”福贡县上帕镇腊竹底村傈僳族村民去福告诉记者。
福贡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7栋新楼分布在怒江两岸,13307名山区群众于今年5月搬迁入住安置点4个社区,县城新建了3所幼儿园,扩建了拉甲木底完小和县一中,从高山上搬下来的孩子都可以在县城新学校上学。
9月12日上午,记者走进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城边沘江河畔的中交兰坪新时代希望学校。兰坪县易地扶贫搬迁进城集中安置,县城新增中小学生约5000人,而城区现有学校无法满足新增学生就学需要。为破解搬迁群众子女就学难,中交集团捐资1.5亿元援建了九年一贯制的希望学校,今年7月投入使用,覆盖兰坪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5个社区31448人。
2018年,和秀花一家5口从澜沧江西岸高山上的兔峨乡腊马登村搬到县城永祥社区。“以前在老家走路去学校要三四个小时,今年孩子到希望学校读书,走路只要半小时,读书方便多了。”和秀花告诉记者。
兰坪城区第三完全小学去年与安置点一起建成使用,保障城北安置点永安、永昌两社区2020个孩子就近入学。“孩子们从安置点10多分钟就可以走到学校。”校长和映堂说。
让山里孩子享受现代教育
在怒江西岸的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一座高大宽敞的小学引人注目。9月14日下午,记者看到校园中两组傈僳族小学生在足球场上训练。
这所崭新的小学是由珠海格力集团捐资建设,可容纳720名学生的格力小学。女校长吴金凤自豪地说:“我们的老师学生都喜欢足球,孩子们越来越开朗!我们学校已经成为全州唯一的全国青少年足球示范学校!”
2019年6月16日,怒江第一个童声合唱团——格力小学童声合唱团在怒江成功举行第一场童声合唱专场音乐会。格力小学童声合唱团是珠海支教老师何顺伟对格力小学的孩子进行半年培训组建起来的。何顺伟说:“合唱既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期待这颗种子在怒江发芽生长,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北京的兔儿爷。”在9月12日中午兰坪县城区第三完全小学的云端课堂上,易地扶贫搬迁到县城的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大屏幕。屏幕的另一头,人民大学附小的老师正在给他们介绍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自附小与兰坪城区三小对口帮扶以来,附小提供线上培训、远程听课等方面的帮扶。“尽我们所能,让更多兰坪的孩子享受现代教育。”附小校长郑瑞芳告诉记者。
“我最喜欢的是新学校有兴趣班,我报了美术班。”12岁的普米族小姑娘熊吉英笑着说。
希望学校校长杨光泽对记者说:“我想办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室,将传承各民族文化和学习现代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学校开设的7个兴趣班,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为周末无力照顾孩子的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
让每个辍学的孩子都回到课堂
和其他小学孩子羞怯的眼神不同,福贡县普职融合班的学生们眼神里似乎多了一丝顽皮。“我们这边的学生大多是12至15岁的辍学孩子,有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一天学都没有上过。”计算机实训室的教师尹艳茹告诉记者。
为确保辍学少年儿童一个不少地接受义务教育,福贡县去年在云南首创了普职融合班这种控辍保学方式,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把县委党校作为劝返复学学生集中安置点,开办了普职教育融合班,有6个初中教学班,学生306人。
“上学年毕业的306个学生中,有206人参加中考,有28人参加工作或到中等专业学校,有86人在县内外打工,我们要让这些曾经辍学的孩子都掌握一技之长。”普职教育融合班校长字跃芳说。
2019年9月,福贡县还有800多学生辍学,经过艰苦努力,至今年6月,全县所有辍学学生回到了学校。“要做好控辍保学,把辍学的孩子都找回学校,让他们留得住,就需要我们用心用情,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女和兄弟姐妹!”福贡县委书记杨永铸说。
“我姐姐考上了昆明的大学,我将来也要考大学,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希望学校5年级普米族学生和康向记者吐露了心中的愿望,他和怒江大峡谷的所有孩子一样,遥望着外面的世界,放飞着梦想。(本报记者 张勇 光明网记者 曾媛)
(责任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