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社会广角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再穷不能穷门面"? 地标建设不能"拍脑袋"决策

2020年10月13日 07:41   来源:工人日报   

  打造“文化地标”,如果贪大求洋,追求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有钱要建、没钱借钱也要建,显然偏离了正常轨道。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的地区,把几亿元、十几亿元投入当地更急需的公共服务、民生工程上,无疑更能为当地百姓造福,更能为当地政府形象加分。

  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诸多城市交上了亮眼的成绩单,旅游市场加速回暖,不少景区再现“人从众”,热闹得“像过年一样”。但有的地方应该开心不起来,因为花大价钱建起来的“文化地标”,被监管部门点名通报。

  “十一”前,住建部在其官网上通报了对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和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项目的调查情况,认为巨型关公雕像违反了《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而水司楼存在脱离实际、滥建“文化地标”、破坏自然景观风貌等问题。

  同一天,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建设高度超过30米或宽度超过45米的大型雕塑,严禁以传承文化、发展旅游、提升形象等名义盲目建设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大型雕塑。

  打造“文化地标”,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地方特色风貌,弘扬传统文化,本是好事。有些地标堪称城市公共场所中的艺术品,成为城市精神风貌的重要标识,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去“打卡”,但有些则遭到公众质疑,有的还成了烂尾工程。

  问题的关键在于,打造“文化地标”,是否经过了充分论证?从审批到建设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符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弘扬?是否符合当地的财力和需求?

  上述被点名的两处地标,巨型关公雕像曾号称是“全球最大关公像,耗资15亿元”,但有媒体报道,其并未获得规划许可,去年被荆州市城管委认定为“违法建设”;而水司楼所在的独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相关领导盲目举债,打造所谓“天下第一水司楼”,最终导致工程烂尾,一批官员被查处。

  不难看出,这两处地标都不同程度存在“先天缺陷”,没有合法手续、没有资金支撑便匆匆上马,其后果可想而知。

  让人担忧的是,上述被点名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来,各地倾力打造“文化地标”的情况并不鲜见,宣传上更是频频出现“最大”“第一”“破纪录”等字眼,甚至有的宣称要申报多项世界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打造“文化地标”,如果贪大求洋,追求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有钱要建、没钱借钱也要建,显然偏离了正常轨道。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的地区,把几亿元、十几亿元投入当地更急需的公共服务、民生工程上,无疑更能为当地百姓造福,更能为当地政府形象加分。

  进而言之,在一些地方,有人总觉得“再穷不能穷门面”——百姓日子过得好不好、地方发展能否“一张蓝图绘到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任期内,得有拿得出手的、光鲜亮丽的门面和“政绩”。而其背后对应的,往往是好大喜功的工作作风、财政资金的入不敷出,还有政府部门在百姓中的口碑下滑。

  根本的办法,还是从源头上堵住类似的“门面工程”。就像住建部要求的,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风貌、历史文化保护、城市雕塑建设等管理制度;将超大体量公共建筑、超高层地标建筑、重点地段建筑和大型城市雕塑作为城市重要项目进行管理,建立健全设计方案比选论证和公开公示制度;建立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希望被点名的水司楼、巨型关公雕像,能成为各地地标建设的反面教材,提醒更多地方和决策者,不要步其后尘——地标建设,不能由个别人“拍脑袋”决策。科学论证、依法依规、切合实际,一个都不能少。

  林琳

(责任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