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7万立方米煤矸石如何变效益
7万立方米煤矸石,如果堆积在黄陵矿业双龙煤业矿区地面,就会是一个个头不小的“矸石山”,遇到雨雪,黑水渗出,天气干燥,又存在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装矸、运矸、碎矸和矸石山监测管理都会消耗掉不小的人力物力成本,为矿山的低碳环保、节能高效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煤矸石处理将何去何从,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必须要达到取自自然,还之自然的目的,让地面上再也看不到一块煤矸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面对考验,该矿紧跟智能化矿井建设步伐,对煤矸石处理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并快速落实。
自2022年7月实施煤矸石充填以来,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如今的矿,再也看不到匆忙的运矸车辆驶出井口,听不到破碎矸石发出的阵阵轰鸣。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美丽、清洁和绿色的现代式花园矿区。
“看,这就是咱们的煤矸石充填巷,井下开采出来的煤矸石经过破碎处理以后,全部在井下进行充填。”在该矿百米井下的煤矸石充填巷工作现场,该矿综掘二队副队长王文平正在带领大家进行作业。
矸石充填是实现绿色高效开采的“利器”。该矿积极调配生产资源,采取“2+2”的施工工艺,即总共4条充填处置巷延续施工,达到一条充填,一条预备,两条施工,根据实际优化施工工艺,应用分段施工等先进工艺破解因地质环境构造带来的各类难题,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确保煤矸石充填进展顺利。
安全是生产的首要保障。该矿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针对每个工作面封闭外围充填巷道,及时组织各生产部室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安全隐患排查,制定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有力筑牢煤矸石充填安全防线。
“在智能化装备的技术的应用下,煤矸石充填已经实现了自动破碎、远程操控等智能化目标,矸石充填效率和质量也得到很大提升。”该矿生产部技术员张战伟介绍说。
据悉,截至2024年底,该矿已经累计充填煤矸石70000立方米,全面达到了“取之自然 还之自然”的目的。(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穆海宏)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