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政绩考核体系 挤掉人为添加GDP水分 |
|
2005年03月13日 11:12 |
|
|
|
两会期间,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透露,2004年各地上报的GDP数据,比国家公布的GDP增速高出了3.9个百分点,多出了2.6万亿元。此消息一经传出,立刻成为了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一个热点。
据悉,针对GDP注水问题,目前统计部门已拿出八项解决措施,包括建立地区GDP年联审制度;加大依法统计力度等。这些措施改进了目前的统计体制,推动黄金赌城娱乐GDP统计方法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可以预料,这一系列措施将会成为打击GDP统计注水的一道杀手锏。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家统计局的GDP统计改革措施,其本质上属于技术性措施,而目前各地GDP统计出现局部失真,技术性因素并不是决定性的。问题的关键在于,GDP的数字关乎官员的政治命运,在有的地方,甚至不完成高指标就要“摘帽”,这样“数字出官”的政绩考核机制才是GDP注水现象泛滥的深层原因。此外,GDP注水现象由来已久,相关官员很少受到严厉追究。对GDP注水问责的滞后,使得许多官员有恃无恐。
所以,要从源头上根治GDP注水,不但要打击GDP造假,更要铲除虚假GDP产生的土壤。
有人提出,只要取消了对官员的GDP考核,今后就没人会在GDP数字上注水了。此话虽说得正确,但不切实际。因为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发展经济仍然是政府的工作重心,上级对于下级官员的经济发展和管理能力要进行考核,不可能一下子取消GDP指标。
那么我们如何让GDP回归它本来的功用呢?其实也不难,既然是考查官员的经济发展和管理能力,我们没有必要用GDP这个指标。
GDP是一个片面的数字,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社会财富和福利的等量增加。GDP还是一个很复杂的数字,贪污挪用其他资金甚至包括赈灾扶贫款项建造的楼堂馆所,社会上巨额同时又是畸形的公款消费行为……这些都是在为GDP作出“贡献”,可见,仅仅用GDP来考核官员经济发展和管理能力,其实很不科学。
所以,我们不妨以另一个或一套更科学、更能反映地方经济水平的数据来代替GDP,作为官员的政绩考核。这样的数据可以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包括一些硬数据,税收的增长、地方工业生产销售总值、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它更可以包括一些软数据,即人民从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多少具体的好处,如地方各个行业工资收入水平增长速度、教育负担农民负担减轻的程度、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状况等等。这样的软数据在统计上并无太大困难,只是多了一个统计的视角而已,即从人的视角观察经济。
在统计和政绩考核中建立经济与人的有机联系,这其实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经济发展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追求统计表上的数字增长,它最终是要造福于我们每一个公民,所以判断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必须了解民众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多少实惠;判断官员经济发展和管理能力,就必须以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作为硬性标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