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占现代战争的制高点 某防空旅信息化建设记事(图) |
|
2005年05月08日 11:55 |
|
|
|
抢占现代战争的制高点――北京军区某机械化集团军防空旅加速信息化建设记事
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正在成为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实际行动。本社从今天起连续播发“科学发展观在军营”系列报道,展示人民军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探索、新思路;展示人民军队加速推进黄金赌城娱乐特色军事变革和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在统筹协调中求突破、谋发展的新举措、新成就;展示人民军队牢记宗旨使命,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团结和谐军营的新风貌、新气象。
新华网北京5月8日电 人民日报记者苏银成 新华社记者黄国柱、陈辉、徐壮志
长空乱云飞渡。阵地上,雷达高速旋转,导弹和高炮蓄势待发。
北京军区某集团军防空旅始终按照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练精兵,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得到不断跃生,实现了历次导弹实射成率和命中率两个百分之百。摄影:朱民
常委“一班人”率先走在信息化建设的前列 摄影:周敬波
要不是眼前一串串跃动变化的数字,提醒他正坐在指挥大厅长达10米的电子屏幕前,薛爱国大校几乎真的误以为自己身处导弹发射阵地的最前沿了。
导弹发射已箭在弦上。但,“蓝军”强大的电子干扰,使得“红军”无法捕捉目标?D?D雷达显示屏上,那条回波仍扭曲得如同被人不断甩动的绳索……
“D方案”,薛爱国轻轻地点下鼠标,发出的指令却是决定性的。
“战争”是在防空旅的综合局域网中展开的。在这方一切都由数字构成的虚拟空间中,薛爱国和他的战友们追踪着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风云,砥砺着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精兵劲旅。
演兵,从真实世界步入数字空间
薛爱国走上我军第一支机械化集团军防空旅旅长岗位时,科索沃战争硝烟正浓――北约军队仅凭空袭就取得了那场战争的胜利。
当防空的重要性在那次战争后前所未有地引起各国军人普遍关注的时候,薛爱国思考的却是:是什么使得北约空中力量在巴尔干半岛上空几乎无所不能?
数字化!
正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指挥自动化、精确打击等系统,使得这场战争中的空中打击与地面防护力量之间出现巨大的代差――战争,已不是对称力量间的较量了。有着军事学硕士学位的薛爱国深知,这种代差,决不是仅仅依靠严格的训练抑或传统意义上更好的装备就可以消弭的。
透过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的硝烟,薛爱国发现,沉重的钢铁装备一旦嵌入代表着人类智能的硅片后,就会焕发出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战斗力。他清楚,尚处在机械化阶段的黄金赌城娱乐防空部队,必须跨越这道数字鸿沟,才能有效地守卫共和国和平的天空。
让薛爱国庆幸的是,这种跨越正在黄金赌城娱乐军队悄然展开。就在那段时间,他的部队迎来了陆军第一套数字化情报指挥系统。
一年之后,在上世纪黄金赌城娱乐军队最后一次全军性的大演兵中,薛爱国提出,要用导弹打击特种目标。
导弹总设计师钟山匆匆赶来。这位资深的院士知道,目标的速度、高度以及雷达反射面积,都远远超出了这种导弹系统的设计指标。
薛爱国同样捏着一把汗。他的数字化系统还相当初级,他的防空旅也只经过仅仅一年的数字化洗礼,但,如果不能勇敢地跨越极限,那么,就会失去一次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肩的宝贵机会。
2000年10月13日,内蒙古草原深处。两枚导弹拔地而起,掠向远方的地平线……当雷达显示屏上的目标消失时,阵地上的每个人都为数字化所蕴含的巨大的潜力而震动――这标志着这支传统意义上的防空部队,从此开始具备了与尖端空袭武器对抗的能力。
两年后的9月18日,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防空旅要打击从未打击过的目标,并且,他们只有一次导弹发射机会。
70多岁的梁晋才院士出现在了渤海之滨的阵地上。老人期待着这群精干的军人,使用他设计的导弹,创造出从来没有过的奇迹。
“发现目标”“目标跟踪”……指挥员的声音越来越高,口令一句紧跟一句。
薛爱国却放松地走出指挥车。如果说,一年前的那次演习中他还有些忐忑不安的话,那么,此时的他已有理由相信,经过他们系统数字化改良的雷达和情报系统,被他们缩短得几乎不能再短的发射时间,还有他那些经过千百次模拟训练的官兵,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
“轰――”
导弹击中目标的那一瞬间,远方的蓝天上绽开了一朵绚丽的火花――
薛爱国显然不满足于让这朵全旅官兵用两年多时间浇灌出的“数字化之花”,只绽放在渤海湾明媚的阳光下。
易水河畔。秋风萧萧,拂动着一顶顶与深秋的山野融为一体的迷彩帐篷。2003年11月,包括防空旅在内的各部队接受集团军信息对抗能力大检验。
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短短几年,战争形态已经完成了从具有信息化特征的机械化战争到初具规模的信息化战争的过渡。今天的战争中,要争夺的制高点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高地,也不再是武器的射程、火力、速度,而是――信息。
演习指挥部早就放出风来,说要请上级电子对抗大队的精英们出手。
薛爱国没有亲临演习现场。几年的风风雨雨,防空旅的信息化工程已经过了一次次的升级和检验,部队的侦察预警、指挥控制、快速反应、精确打击、信息防护能力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他精心构建的高素质人才方阵也初露锋芒。
代号“网电03”的演习波谲云诡。依托最新开发的数字化野战无线网络,防空旅紧紧地把守着一方天空:千百里外兄弟部队雷达屏幕上的信息,同步出现在防空旅野战指挥所的屏幕上;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不断地显示出关于敌情的最新诸元,并作出判断和建议;数十公里外的导弹发射车也同步接收着指挥所传送的敌情,不断调整姿态,引弓待发……
一条条情报有序传递,一道道决策迭次下发……在防空旅各级指挥所有条不紊地通过数字化网络收集信息、拟定作战方案时,带队参演的参谋长张洪波清楚,此时此刻,那些被上级雪藏了许久的“黑客”高手们,肯定正幽灵般躲藏在数字空间的某一角落,窥探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酝酿着突如其来的毁灭性的攻击。
“嘀――”防火墙报警。一直守候在计算机旁的自动化工作站站长刘如军发现了大量不明数据开始试图进入计算机服务器。检测系统,分析数据,扫描对方的IP地址……早有准备的网络维护者们迅即做出反应。
一场激烈的搏杀在虚拟的数字空间展开……虽然不能目睹这场搏杀的惨烈,但张洪波深知,那些用0和1组合成的“数字军人”,与他眼前这些忙碌的参谋们一样,肩负着决定“战争”胜负的要责。
直到演习结束,张洪波才知道,有的兄弟部队,演习刚开始,指挥网络就遇袭瘫痪,不得不成了演习的旁观者。
2004年5月,一场新的演习悄无声息地在数字空间拉开帷幕。防空旅最新构建的野战数字化无线局域网经受了信息化演习的战火洗礼。
人才,点开信息时代大门的“鼠标”
R=K?δ1/4(1/4为次方)
这个看上去极为简单的公式,带动了防空旅战斗力的一次飞跃。
钟山院士称赞它为一项“了不起的贡献”――正是这个公式,使钟山设计的某型地空导弹发现和打击目标的能力获得大幅提升。
更令钟山先生诧异的是,推导出这一公式的,竟是防空旅几位年轻的军人。他们同时解决的,还有一项极富创造性的雷达抗干扰技术。
李建新――当时的导弹营长,就是拿出这个公式的课题组组长。今天,这位已走上技术室主任岗位的中校军官,正在向又一项全新的技术发起攻关。
毕业于郑州高炮学院的李建新,是防空旅第一批导弹人才。1992年,这种新型地空导弹装备部队时,全旅经过导弹专业培训的人,只有12个。
薛爱国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93年,导弹第一次打靶时的窘态,厂家来的技术人员超过了一百人,比参加导弹发射的官兵还多。
今天的薛爱国,是整个军区都知名的陆军指挥学院的客座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而旅党委10位常委,有2人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7人获得过军队科技进步奖。
防空旅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由一支传统部队一跃成为陆军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靠的就是人才队伍的整体跃升。1998年,硕士王建伟用一份依托数字化情报指挥系统提高导弹防空能力的论文,牵动了全旅的训练变革。接着,他提出了对新型导弹数字化情报系统的改造思路,与战友一道开发研制出导弹模拟训练软件、导弹计算机仿真系统……
两年后,王建伟又考取了陆军指挥学院博士研究生。而此时,他正身负两项重大练兵活动之责,成功与否,关系全旅的荣誉。
旅领导果断放行。这时,防空旅的技术骨干中,在各大院校攻读硕士、博士的已达20人。
在校就读期间,王建伟就承担了全军“十五”课题的研究。2003年,王建伟一毕业,便被委以旅副参谋长重任,接连推出了《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新战法》《陆军数字化作战问题研究》等一系列专著和70多篇论文。
早在一年前,防空旅就提前6年实现了全军人才规划的目标。如今,以7名博士、47名硕士和65名业务尖子为骨干的人才群体,成了驱动防空旅加速信息化跨越的倍增器。全旅先后创造出150多项信息化革新成果,47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就连普通的士官,也参与了全军性训练大纲的编修。
总调度室内,二级士官贺煌轻击键盘,将指挥中心的一道道作战指令传向“前线”。从1999年开始掌握自动化技术,在他的调控下,一次次模拟防空作战行动在局域网上展开……
像贺煌这样的计算机应用高手,在防空旅的士官队伍中比比皆是:获得全旅通信比武冠军的士官庹志勇,单独开发出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获得军区“科技练兵青年突击手”称号的士官付艳召撰写的《野战防空旅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建设问题研究》,被总参谋部评为优秀论文……
普通士兵的素质跃升,正是防空旅制胜信息时代的重要战略要素。
信息,从作战方式到生存常态
早上通过网络交接班,上班时通过网络查询各营连工作进展,签发文件,部署任务,一直到晚上睡觉前,浏览官兵们的留言和建议……这就是防空旅政委王增强的一日网络生活。
“有急事时,即使在餐厅吃饭,也能就近通过餐厅的计算机进入自己的主页,处理问题。”王增强说。从导弹发射到日常办公,从武器管理到人员外出,从教学训练到交流娱乐――一个集作战值班、电视电话会议、网络训练与教学、闭路电视、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1000兆综合局域网,已把防空旅所有单位的所有工作和生活囊括了进来。
正是这个无所不包的网络,把防空旅的一切都“数字化”了。坐在任何一台计算机前,王增强都可以借助监视器查看全旅所有重要领域的动态影像,包括40公里外的训练场;通过人手一张的智能卡,可以查看旅机关和部队的人员在位情况,甚至每一名战士的外出、归队时间都有详细的记录;了解每一个部门和部队的教育、训练动态,甚至连队的当日食谱……当然,有空隙时,他还会进入电子图书馆翻翻书,或者看看哪个战士新作的FLASH,轻松一下。
与政委王增强一样,防空旅的官兵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数字化的生存。每一位官兵都可以通过宿舍门口的网络终端登录连队主页,查阅最新情况,上学、入党、立功……乃至每天的菜价和食谱。有空时,还可以去连队的网络室,登录军网,跟远方的战友聊天,或者下载一部电影,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也可以进入“数字课堂”去学习自己的专业。
当然,还有年轻的官兵们喜欢的网络游戏――
飞速穿越门洞,跳过一个尚在燃烧的坦克,一个箭步冲到墙角蹲了下来……士官宋秀武吁了一口气,熟练地换上一支自动步枪,把枪口对准自己刚刚跑进来的门洞。
屏幕上信息显示,自己所在战队的战友们已全部“壮烈”了。但宋秀武心中并不慌乱,作为旅CS战队中的一名“老兵”,他对自己的实力有十足的自信。
这是全旅规模的CS大赛,几乎每个单位都组队参加了比赛,十几个战队经过近一个月的拼杀――他们只能利用周末比赛――已经到了四分之一决赛的关键时刻。
战队的队员们说,这种游戏,锻炼了他们在计算机前快速反应的手眼协同能力。
与消遣性的网络游戏相比,官兵们更喜欢玩属于他们自己的“大型游戏”――这是他们对模拟训练的昵称。他们要选择数字地图,模拟来袭的敌机或导弹,操作各种雷达和光瞄仪器搜索和跟踪目标,利用智能指挥系统计算射击诸元,分配火力,依托计算机仿真系统对导弹状态进行检测,并在充满逼真野战气息的导弹模拟训练中心发射导弹……
“一切都与实战完全相同,或者更复杂――因为我们可以在网络中模拟出在现实训练和演习中很难出现的情况。”副旅长刘燕东说,网络训练和模拟训练不仅解决了导弹部队训练成本高、组织难度大的问题,还解决了仅靠防空旅无法实现的如电子对抗、导弹修理训练等难题。
在士官贺煌等负责旅局域网安全的自动化站官兵眼中,刘燕东上校是一位经常出现、防不胜防的“蓝军杀手”。就在两天前,局域网的一台服务器受到他的攻击而“瘫痪”。
“看来,你们这个‘门’还得把得更紧一点啊。”刘燕东经常提醒大家。
“人类用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就用什么样的方式作战。”旅长薛爱国引用两个世纪前一位军事专家的话说。想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就得在平日为官兵们构筑一个数字化的训练生活环境。
的确,真正的革命性变化,往往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完)(责任编辑:)(来源:新华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