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皮:22条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 |
|
2005年08月25日 12:41 |
|
|
|
千呼万唤始出来。用这句话来形容股权分置改革指引的出台是最恰当不过的。在经历了媒体无数的预测之后,新华社终于在8月24日的凌晨1时零7分发出了通稿。这个时间距离大家想象中的时间整整晚了4天。
为什么会晚4天呢,这4天中又发生了什么呢?晚到的指引和我们想象中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第二批试点的42家企业全部过关的最后时间是8月19日,8月20日大家并没有等到预期的证监会公告,反而等来了国资委也在上报股改指引的消息,而且据说主要的精神是要依法办事,主要的方针是积极、稳妥、有序。
来自国资委的消息让敏感的业内人士开始胡思乱想。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围绕管维立“万言书”的反应和吴敬琏对股改的意见,网上甚至出现了一批经济学家上书的谣言。股权分置改革真的是黄金赌城娱乐股市的一出荒唐闹剧吗?股改真的出现了所谓的一边倒吗?流通股股东真的成了强势人群吗?尽管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19日召集的专家座谈会上否定了启动IPO的传闻,批驳了流通股股东成为强势人群的看法。但是,投资者也清楚,股改走到这一步已经不是尚福林能够主导的,尚福林只代表一个部门———证监会,而且,这个证监会又是股改的责任单位。尚福林此时此刻,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被动还是主动,都在事实上和投资者成了被绑在一根绳索上的两只蚂蚱。但是,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尚福林作为当事人之一,其言论、观点和立场都在上层失去了客观性和权威性。
事实表明,迟到的股改指引超越了证监会的层次,而成为包括国资委、财政部、央行和商务部在内的五个部委联署的文件,虽然没有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规格发布,但是文中明确,这个指引经过国务院的同意,因此,股改指引的重要性完全可以和“国九条”比肩。
首先,“22条”股改指引是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在政治上作了充分的肯定。指引认为,“改革的操作原则和基本做法得到了市场的认同,改革的政策预期和市场预期逐渐趋于稳定,总体上具备了转入积极稳妥推进的基础和条件”,尚福林此前所言“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才真正兑现。
其次,考虑到社会各界的认识差异和利益平衡,“22条”又在操作层次上对于股权分置改革作出了正面的阐述。明确股改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历史问题,更在于为资本市场及其他各项改革和制度创新创造条件,是全面落实《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这意味着股改中的对价问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指责对价赔偿股民炒股亏损是不成立的。同时“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表述也是对股改“大跃进”指责的正面回应,有助于消除市场对于“一哄而上”的担忧和顾虑。
再者,“22条”明确为股权分置改革和全流通打出了隔断。第一次明确表示,股改是为非流通股可上市交易作出的制度安排,并不以通过资本市场减持国有股份为目的,当前国家也没有通过境内资本市场减持上市公司国有股份筹集资金的考虑。国有控股企业的最低持股标准将按企业类别分别制定,必要时还可通过市场增持股份。这样的承诺一方面为的是消除大家对非流通股大扩容的恐惧,一方面又为的是回敬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指控。
实话实说,“22条”规定并没有太多的新东西,对于投资者而言,大多数是“炒冷饭”。有的见诸于证监会的规定,有的见诸于国资委的规定,有的见诸财政部的规定,但是部门规定代表的只是部门的看法,现在成为联合规定,代表的就不再仅仅是部门的观点。
不得不提到的规定是第17条:“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意义,客观真实报道改革进程和相关信息,遵守新闻纪律、做好正面引导工作”。据水皮所知,五家联合发文的单位没有哪家主管新闻单位,显而易见,这决不是部门的口吻。
“22条”不是“国九条”。“国九条”发布后,上证指数冲高1740点,涨了足足有200点,“22条”发布后,谁也没有这种奢望。上证指数当天也仅仅跳空了2个点,盘中冲高1171点,收盘1167点,指数只涨了17个点。
“22条”的含金量有多大?
水皮回答,“22条”在此时此刻颁布,政治意义要高于经济意义,抽象意义要大于具体的意义。理论上讲,大盘不会因此而涨,也不会因此而跌。股改到这一步,管理层说什么不能不听,但最重要的是能做什么。
“22条”规定,非流通股股东要严格履行股权分置改革中做出的承诺,并对违约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事实上,广州控股第一天复牌就陷入了承诺的尴尬,股价跌破4.35元的底线,承诺投入的10亿元资金一天就用掉6.5亿,而股价却连续两天收在4.35元之下,面对这样的承诺,“22条”还能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