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用户名: 密码:  中经网搜索
 
     
繁体版 English Deutsch    
宏观首页 | 国内报道 | 国际报道 | 政策法规 | 经济报告 | 理论前沿 | 经济词典 | 经济会议 | 经济学人 | 专题频道 | 开发区  
 
一个产业的升级--纺织业的“绍兴命题”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5年11月22日 10:44
万建民
    “绍兴现在是处于阵痛当中。”绍兴市发改委主任陈忠瑶显然已经多次面对媒体的相同问题了。

    从今年年初以来,作为浙江集群经济的典型代表,绍兴纺织产业深陷困局————上游,是原材料的涨价;中游,是同行的恶性竞争;下游,是国外的反倾销。“我们连续五年纺织品出口增长保持在50%以上,但是今年要回落到30%以下。”

    这使纺织业占到工业产值半壁江山的绍兴经济面临了巨大的困难。一是工业效益下滑,企业亏损面扩大,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7.5%;二是投资增幅回落过大,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4.5%。三是外贸出口增速回落,利用外资出现负增长,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13.9%。

    这使绍兴的决策者开始反思。绍兴市委书记王永昌认为,纺织业陷入困境,至少给绍兴提出了两大命题:一是如何面对绍兴纺织业长期以来产能扩张过快、企业之间低价恶性竞争的问题;二是如何面对过去为绍兴经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单一集群模式带来的抗风险能力脆弱的问题。

    “解答好这两大命题,不光是绍兴的事,因为整个浙江乃至长三角的集群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王永昌说。

    几年前,绍兴市曾经提出要建设纺织品制造中心和贸易中心,现在,这两个概念已经不再出现在正式的文件里。一个新的提法开始频频出现在干部的口中————发展“非纺产业”。这来源于绍兴今年以来致力推进的“越坎行动”,其主要措施有二:其一,对纺织产业结构进行升级,鼓励企业走差异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二,通过工业投资结构的调整大规模发展“非纺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阵痛很快就会过去。”陈忠瑶自信地说。这种自信来自于绍兴纺织企业正在悄悄发生的变化。

    今年年初,浙江梅盛集团用600万元人民币的年薪,聘请三位韩国专家来到绍兴,负责新产品“超细纤维高仿真皮”的技术指导。消息传开之后,一时在业内引起震动。

    梅盛集团老总钱国春自有一把“算盘”:这种面料是宝马、奔驰等国际名车内装饰的首选材料,目前这种面料只有日本、意大利和韩国3个国家企业能生产,一般产品的售价每米高达12~13美元,是绍兴市场上一般面料身价的数十倍。

    “现在纺织业面临的状况,给我们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商机,促使我们提高科技含量,掌握一流技术。”钱国春说。

    引进技术人员是一方面,还有不少企业开始着力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浙江越红集团在1997年就与浙江工程学院合办了工商管理大专班,选派46名中层干部参加学习。2002年,越红集团创办“越红职工学院”,由绍兴文理学院对公司职工进行系统的职业训练。2003年,越红集团又选派40位公司管理人员参加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大专班学习,为期三年……

    据了解,目前绍兴市与浙江大学、上海东华大学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绍兴市政府更是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专门奖励与浙江大学“产学研”合作项目。

    而另一些企业则在产业转型上作出了重大的抉择。

    今年上半年,在化纤行业拼搏了近20年的浙江赐富集团投资18亿元,建设“欧亚薄膜”项目。这个年生产能力达12万吨的薄膜项目,占据三个全球之最: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工艺最领先,目前两条生产线已正式投产,并研制和生产出一系列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

    “今年前三季度,非纺产业的投资占到全部投资的70%以上,这说明企业已经感觉到我们的政策导向。”陈忠瑶说,“我们的目标是争取非纺产业达到工业产值的30%左右。”
 
来源:经济日报
 
关于我们内容宣言网站大事记网站攻略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