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用户名: 密码:  中经网搜索
 
     
繁体版 English Deutsch    
宏观首页 | 国内报道 | 国际报道 | 政策法规 | 经济报告 | 理论前沿 | 经济词典 | 经济会议 | 经济学人 | 专题频道 | 开发区  
 
内源再造 促进协调发展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5年11月23日 10:57
何振红 万建民 庞彩霞 杨阳腾
    【印象】在东莞虎门镇一家服装企业的制衣车间,几百个20来岁的女孩正在忙碌着。企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她们的工资是计件的,熟练工每个月能拿到900元左右。

    同一天上午,我们在虎门的富民服装交易市场,看到很多档口都挂着招聘售货员的广告,月工资基本都在1500元。

    谁也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英超球队阿森那、利物浦的球衣,竟然出自深圳宝安区的沙井。“我们这里卖给他们也就10多美元一件,拿过去他们就卖60美元。”张涞临告诉记者。

    珠三角大部分地方和宝安一样,前些年遍地都是“三来一补”的企业。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模式,曾经为珠三角的崛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弊病也逐步暴露出来了———在耗费大量当地的资源和能源的同时,这些企业的根植性和成长性却比较差。

    “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一增加,很多企业就搬走了。”广东省经贸委的一位干部说,“一些产业面临‘空心化’的危险。”

    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8万多家中小企业中的1万多家进行考察,发现其中有2000多家属于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在2000多家中,浙江有900多家、江苏有500多家,而广东只有200多家;在前500名中,浙江有180多家,而广东只有30家。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做过计算,在2003年广东省的GDP构成中,由大量外来人口在广东省创造的财富超过900亿元;由大量外源型企业投资者在广东分享的财富,接近1400亿元。两者相加达到了2300亿元,几乎占了全省GDP的17%。当年外源型经济的工业产值占广东省工业总产值的67%左右。

    这种外源型经济使珠三角中心城市的产业相对缺乏辐射力,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清远现象”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地处粤北山区的清远市距广州不足100公里,却仿佛和珠三角处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当珠三角人均GDP已经超过5200美元时,以清远为代表的粤北山区,人均GDP依然不足1000美元。在广东,仅占全省面积23.2%的珠三角,集中了全省83.5%以上的经济总量,人均GDP是全省的2.2倍。而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各自的人均GDP,仅是珠三角的1/5和1/7。

    发展遇上的种种问题,促使珠三角重新认识外源型经济的作用。一个共识开始在广东形成:广东的发展离不开外源型经济,但是光靠外源型经济也不行,必须再造内源型经济。

    “过去20多年,我们干了两件事:吸引有钱的人到这里来投资办厂,吸引没钱的人到这里来打工。现在和将来,我们想干另一件事:吸引全球最有智慧的人来这里创业。”东莞一位干部的话说出了广东各地尤其是珠三角的想法。

    在深圳,政府部门正在把一些不适合本地发展的高耗能企业“请出去”。

    “三年来宝安区来料加工企业数量从4400多家减少到3000多家,关闭了1000多家。我们估计最终会保留2000家左右。”张涞临说。

    当然,这种关停不是强制的。“我们首先在上世纪末提出‘集中经济’的思路,把关联产业的企业集中放到专业园区发展,一是形成产业集聚,二是节省土地等相关资源。”张涞临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我们全方位提高行政门槛,譬如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提高土地投资强度门槛等等,这加速了高能耗企业的淘汰。那些不适合宝安发展的企业,我们通过这样的措施,把它们‘请’到周边落后地区发展。”

    在“请出去”的同时,宝安区开始培育自己新的增长点。电子、仪器仪表、电器、金属制品、塑料制品五大支柱产业得到进一步强化,企业数量由2000年的295家上升到2004年的1372家,其中电子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15%上升到2004年的60%。

    “我们在调整结构的过程中,没有摒弃传统工业,而是根据宝安的现实,既要发展先进的高科技,也要提升有条件的传统工业。”张涞临告诉我们,宝安的模具、服装等产业都是承接深圳市区的产业转移形成的,由于具有品牌优势,这些产业都不在“请出去”的行列。

    在广州,“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战略,正在把广州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层层放大。以“西联”为例,广州和佛山的产业衔接越来越紧密,“广佛都市圈”正在成为珠三角新的核心圈层。

    最典型的是两地汽车工业的发展。

    近年来,广州本田、东风日产、广州丰田和韩国现代等一批重点汽车项目陆续落户广州,2004年,广州市汽车产量超过40万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

    “目前落户广州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160多家,而佛山这几年形成的汽车配件企业多达169家,汽车零部件销售经营企业达到350多家,市场上汇集了国内知名企业的经销商和代理商,90%以上车型配件在佛山都能找到。2010年,广州市汽车产量要突破160万辆,可以想象,这将带来多大的辐射效应。”广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郭志勇说。

    据《佛山市汽配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预测,未来五年,佛山将形成年产值500亿元的汽配产业,成为广州汽车产业最大的“后花园”。

    由广东省和建设部联合编制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也已经开始发挥实质性作用:广州、佛山同时开展了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规划研究,重点对广州、佛山交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衔接;深圳龙岗与东莞、惠州也就共建污水处理设施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和探讨。

    广东省经贸委副主任罗坚生说,更为可贵的是,珠三角辐射能力的增强,正在悄然改变粤北山区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的局面。在珠三角地区增速放缓的时候,粤北山区的经济增长却马力十足。2004年,广东5个山区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0%,增幅首次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6.2%,增幅首次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1个百分点。2005年前三季度,山区5市工业增长25.5%,增速高出全省8.7个百分点,其中河源、清远两市增长分别达43.5%和49.8%,远高于珠三角16.9%的增长率。 

    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似乎从侧面印证了李惠武关于“珠三角发展已经率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判断。
 
来源:经济日报
 
关于我们内容宣言网站大事记网站攻略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