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以"空间效益"引领新跨越 |
|
|
|
|
胡谋 |
|
25年来,深圳GDP年均增长速度近30%,增长了1800倍;每平方公里产生1.75亿元的GDP和6000万元左右的税收,为全国之最,万元GDP综合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9%。
深圳老书法家何锦明昨天为深圳的25岁“生日”饱含深情书写对联:“速度”书写奇迹、“效益”再续辉煌。25年来,深圳特区GDP年均增长速度近30%,增长了1800倍,人均GDP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创造了“深圳速度”的特区人如今更爱强调“效益深圳”:今年上半年,深圳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1032.7千瓦时,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煤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水耗为34吨,远远低于全国200吨的平均水平;深圳每平方公里产生1.75亿元的GDP和6000万元左右的税收,为全国之最,而深圳的万元GDP综合能耗仅为全国水平的32.9%,低于国际上很多城市。
目前,曾在全国率先叫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蛇口人正在兴建28条集装箱进出闸口,以满足深圳港作为世界第四大港的吞吐需要。今年上半年,香港用电量的1/4来自深圳大亚湾核电站,而20年前,广东每天要从香港买电100万千瓦时。
从“杀出一条改革开放的血路”到“争创新优势”,深圳在全国率先迎来“黄金发展期”。但粗放式的“深圳速度”伴生的矛盾也渐渐凸显:有限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和沉重的环境压力,将使深圳不堪重负。
今年初,深圳明确提出从“速度”向“效益”转变,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借用农业的“提高单产”,通俗地阐明“效益深圳”的发展思路;专家们则把“提高单产”归结为取得最大“空间效益”的发展模式:用较小的自然资源投入,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深圳日前制定了包括用地、水耗、能耗等41项指标的“绿色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将“效益深圳”、“空间效益”发展目标具体化。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的高端产业正在替代粗放发展的低端产业。“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近日在深圳奠基,深圳将仅以3平方公里土地的代价,取得每年1000亿元的产值每年能节约相当于一个三峡电站年发电量产品的综合效益。既不占用大量自然资源、又能创造高产值和高就业的文化产业,已被列为深圳发展的“第四支柱”产业。
今年初,深圳确立了“自主创新型城市”的定位:提高“单产”、建设“效益深圳”,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凭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深圳在通信设备、软件、生物工程等领域正在增强产业竞争力。在3G、NGN、光网络、数据通信等领域已经进入全球第一阵营的深圳华为公司,被业界认为是亚太地区企业创新发展的典范。2004年,1742家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企业,使深圳形成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本土创新企业群。 |
|
|
来源: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