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平湖”水草舞——三峡库区探索消落带治理见闻
新华社重庆7月31日电 题:来看“平湖”水草舞——三峡库区探索消落带治理见闻
新华社记者周闻韬、周文冲
盛夏,开州区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熊森头顶烈日,正沿着近15平方公里的汉丰湖边缘前行。为了治理好这片位于长江一级支流上的水库消落带,9年来,他一门心思扎在了里面。
此时的三峡库区水位处在145米的低位。熊森眼前的这片消落带上,散布着一块块铺满莲叶的方形池塘,塘中映日荷花次第绽放,不远处的落羽杉高大挺拔,几只水鸟从岸边轻盈略过。日新月异的开州城张开双臂,环抱着这片充满生机的水面。而在9年前,当接到要将生态系统极度脆弱的消落带打造为生态屏障的任务时,熊森和同事的心里都没底。
消落带的出现源于三峡水库运行后被放大的水位季节性涨落现象。由于夏季防洪和冬季蓄水发电需要,每年三峡库区的水位都会在145米和175米之间周期性涨落,临水地带往往半年泡在水下,半年露出水面,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水库消落带。
“消落带改变了库区原有生态系统,原有的植物近半年被淹没在水下,难以存活,由此还带来水土流失问题。库区生态本就脆弱,能否治理好消落带关乎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熊森说。
开州区首先在长江支流澎溪河上建起了水位调节坝,将消落带划分为上游和下游两部分。上游水位受水坝调节,常年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广袤的消落带被汉丰湖覆盖,仅少部分露出水面。当地政府又在沿湖地区错落点缀了公园和数10公里的环湖步道,整个城区依湖铺展,城市环境明显优化。
从事消落带治理7年的开州区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黄亚洲告诉记者,汉丰湖流域栖息有大量水鸟,治理团队为了保持生物多样性,实施了消落带鸟类生境重建工程,构建水塘、洼地作为鸟类的营巢和庇护地。冬季蓄水达175米后,较高的水面淹没了鸟类停歇、觅食的浅滩,治理团队又在湖面建起了两个总量达15立方米的鸟岛,并栽植乔灌木和草本,这里已经成了鸟类休憩觅食的天堂。
“随着鸟岛的建设,许多越冬的水鸟都留在了汉丰湖,今年1月,我们登岛发现了大量鸟类羽毛和厚达3厘米的鸟粪,还有数处鸟类繁殖巢穴,这意味着整个人工湖的生态系统正得到较好的恢复。”黄亚洲说。
针对水坝下游水位幅度变化较大的澎溪河领域,开州在消落带上构筑起了一套涵盖鸟类庇护林、林泽、基塘、滩涂生态保育四级工程的立体生态系统。寻找适合在消落带上生长的植物是一个难题。治理团队筛选出十余种耐水淹的木本植物,给消落带穿上了宽约10余米的绿色外衣,使其发挥护岸、生态缓冲、景观美化等综合效益。
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保障农民的利益,是开州区的重要尝试。熊森说,他们从珠江三角洲传统桑基鱼塘中找到灵感,在消落带平缓区域开挖方形池塘,建起基塘工程,农民可在池塘中种植荷花、菱角等耐淹水生植物,在生长季节净化水质,生长季结束正值水库蓄水,农民收割植物又可以获得经济收益。
经过9年多的探索,开州区在原本脆弱的消落带上筑起了一道道生态屏障,为百姓营造了更多亲水休闲的空间,消落带的生物多样性也正在恢复。统计数据显示,相较治理前,这里的植物增加40余种,鸟类增加了21种。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20余种草本植物和10余种木本植物成活状况良好。每到水位降低的季节,草木舞动,湖水荡漾,这里成为开州城的一道别样名片。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