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将至 安全选购健康食用汤圆10要点
随着元宵节的到来,各式各样的汤圆、元宵又成了热门的应节食品,五花百门、琳琅满目,在过节的时候让人大饱口福。但是在选购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怎样煮汤圆口感最好?食用时又该搭配什么食物?针对消费者的一系列疑问,中新网生活频道为您介绍有关汤圆的10条注意事项,帮您安全买汤圆、健康吃汤圆。
另类馅料不受宠
近日有网友晒出韭菜肉馅的汤圆,堪称集各种重口味于一身。别觉得惊奇,梅菜扣肉、笋衣烧肉、冰糖雪梨如今都成了汤圆馅。今年的“稀奇汤圆”可谓品种丰富,蔬菜、水果、肉类、杂粮、鲜花等都入了馅。不过,很多顾客并不买这些新汤圆的账,认为它们只是外表长得像汤圆,并没有传统汤圆的味道。虽然厂家每年都推出不少稀奇古怪口味的汤圆,但最受顾客欢迎的还是黑芝麻、豆沙、花生、山楂等传统口味。
混搭礼盒最热门
近几年,礼盒装汤圆越来越受欢迎。由于便于储存、口感香糯,各式汤圆近日也迎来了销售旺季。汤圆口味除了传统的椒盐黑麻、玫瑰豆沙、奶油椰蓉等,还推出了巧克力、奶黄、蓝莓、榴莲、麻蓉、木糖醇等创新口味。礼盒装汤圆不仅可以用来馈赠亲友,多种口味的组合还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所以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但值得一提的是,普通消费者对市场上一些“身价百倍”的豪华礼品汤圆却并不感冒。
如何正确挑汤圆
怎样选购汤圆?注意包装密封完好,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一看色白、形状浑圆,劣质汤圆颜色暗淡不均匀,形状不规则。二看有无裂痕,若冷冻技术不过关,汤圆容易开裂,水分损失比较大,降低口感,而且还可能存在卫生隐患。三摸,用手指轻轻摸一下汤圆,如果汤圆特别软,说明已经解冻,这样的汤圆口感和营养都会大打折扣。汤圆不耐保存,买回去应尽快低温储藏或食用,严格按照储存标准存放。
冰屑太多别购买
消费者购买汤圆时,首先要正确选择购买场所,最好到具有经营资格、信誉好的商场或超市去购买。同时选择信誉好、质量稳定的知名品牌,并注意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食品包装标示是否齐全。还要注意汤圆产品包装,选择那些包装密封完好、包装袋产品无黏结、无破损和变形的产品。如果袋内有较多冰屑的话,可能是产品解冻后又返货熔化再冻形成的,食品质量已经受到影响,最好不要购买。
煮汤圆分三步曲
一、先用大火将水煮开,用勺子将沸腾的水顺搅,形成小漩涡再将汤圆下锅,用勺子将汤圆轻轻推开,这样,汤圆随着水旋转,不易粘锅。二、汤圆入锅大火煮至浮起后,迅速改用文火煮。以防汤圆在大火中不断翻滚破裂,而且若汤圆不断翻动,受热不均还易外熟内硬,影响口感。三、汤圆入锅后,每开一次应加入适量冷水,使汤圆保持似滚非滚状态,煮开两三次后,就可捞出食用。这样煮出的汤圆质软不硬,香甜可口。
吃汤圆别忘喝汤
经水煮,汤圆中的不少营养成分如微量元素、营养素就溶在汤里。因此吃汤圆不能忘喝汤。喝汤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即民间常说的“原汤化原食”。在吃汤圆前喝点原汤,还能使食物能顺利下咽。不过喝汤一定要注意别在汤里再加过多的调味料,可以在煮汤圆时加几片姜和红糖,糯米粘腻,容易引起饱滞,红糖和生姜能健脾暖胃、驱风散寒,能让汤圆的香味更多地发散出来,还可缓解饱胀感,保护脾胃。
少吃主食多吃酸
传统馅心的汤圆香甜可口,味道比较厚重,深受欢迎,但糯米做的皮,花生、豆沙、芝麻等做的甜馅,使汤圆有“三高”,高糖分、高热量、高油脂,吃完不易消化。消费者在吃的时候,配合山楂、酸菜等酸味食物,有利于促进油脂的消化吸收。此外,在吃汤圆的同时,可以适当搭配一些低脂高纤维的水果、蔬菜、豆类、菌藻等来均衡营养。同时,要注意减少肉类、主食、油的摄入,否则过多的脂肪和热量是不可避免的。
切勿过量吃汤圆
汤圆属于高热量、高糖分、高油脂的食品,但却缺乏营养素。而且汤圆外皮的部分多是糯米,黏性高、排空慢、不易消化。因此过量吃汤圆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出现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除了早餐不适合吃汤圆外,最好也别把汤圆当正餐,每次吃两三个就够了。更不要把汤圆当作夜宵,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睡眠质量。此外,糖尿病患者、脾胃虚弱、肠胃功能不佳者,也要注意不吃或少吃汤圆。
变质汤圆不能吃
一旦发现汤圆的颜色改变便不能食用。由于糯米中含有的水量较多,汤圆买回家后长时间不吃很容易出现变质的情况,另外,糯米粉中含有大量的酵母菌,呈粉红色的红酵母菌菌落,它污染糯米粉后,遇到适当的湿度、温度便大量繁殖。汤圆的色变,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失去了原有的风味和口感,外皮发硬黏性减弱、略带酸味,容易引发食物中毒,不宜再食用。建议汤圆最好随吃随买,不要过久存放。
无糖汤圆也有糖
值得注意的是,“无糖”汤圆并不意味着低热量,也不意味着低血糖反应。由于汤圆的面皮是糯米制作的,富含碳水化合物,即使馅料中不添加蔗糖,也不能称为无糖食品甚至是低糖食品。而且,目前汤圆加工中,为了保持口感,往往使用猪油或植物奶油,它们都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或反式脂肪酸,本身就属于油腻、热量高的食品。不仅糖尿病人选购时要注意,普通人也不要单一、过多食用。
(责任编辑:杨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