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米”引忧:明天,我们吃什么?
近段时间以来,在新闻媒体报道、微博以及各种传言引导下,国人目光再一次无可奈何地聚焦食品安全问题,这一次备受关注的,是大多数人每天都会吃到的大米。
除早前广东食安办公布的多批次来自湖南的大米被检出镉超标外,连日来,在一些媒体报道以及微博爆料中,南方的多个省份也被指存在相当大数量的镉超标大米。
镉属重金属,对人体有害,是198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出具全球意义的12种危害物质之一。镉与汞、铅、铬、砷等五种金属被称为重金属“五毒”,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慢性中毒,危及人体生命健康。
有分析称,一些地方快速工业化过程中无节制的开矿等行为,使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镉、砷、汞等有害化学物质释放到自然界,通过水流和空气,污染相当大一部分土地,进而污染稻米,再进入人体。
一时间,在与镉大米有关的一些地方,恐慌气氛蔓延,人们谈“米”色变。“我可以不喝牛奶,不吃羊肉,教育我的小孩让他不要吃布丁……但我总不能不吃大米吧?”一位网友的心声颇具代表性。
为消除公众担忧,一些地方食品安全部门展开检测并告知公众本地销售大米未发现重金属超标,一些专家也在各种场合指出食用轻微镉超标大米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危害。
然而,在不少污染项目依然偷偷运转、环境污染消息不绝于耳以及食品检测机制不甚透明的背景下,这显然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公众疑虑。
一位业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忧心忡忡:“重金属污染以离子形式存在,一旦对土壤形成污染,极难治理”,当前不少粮食主产区从发展经济出发,引入有重金属污染可能的产业和企业,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和约束,将来可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在湖南一些地方,不少人已不再购买本地大米,而是选择以高出本地大米数倍的价格购买目前尚未爆出负面消息的外地米。
“爆出来有问题的大米,可以避免不去食用,但是没爆出来的呢?”人们有理由怀疑,除前述提及省份以外的地区的粮食,也存在重金属超标可能,“只是我们还不知道”。
也就是说,洞庭湖区的不少老百姓,在此次镉大米被广为认知之前,已经吃了至少四年的超标大米。
不少粮食行业观察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传统的稻米主产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往往是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集中的区域,这种重合意味着湖南镉米并非个案。
于是,究竟有多少耕地已经遭遇重金属污染?是否有耕地因遭受污染已经不适宜耕种?又有多少地区的粮食存在问题?无疑成为公众当前最迫切希望了解的内容。
要想得到答案,很不容易。透过媒体、网络论坛、微博等各种渠道,人们能看到的是,有环境风险的招商引资在继续,一些企业排污在继续,涉污企业雇人阻止记者实地调查采访的现象也还在上演,而公众渴望能透明化的土壤污染状况和食品检测程序,却依然不可及。
“明天,我们该吃什么?”这个急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每一个人面前。
能给人们带去一丝安慰的是,不少稻米产区已经在稻米品种和种植技术上试图寻找破解方法,以应对重金属难题。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研究院黄道友在媒体上透露,湖南早已开始了专门针对镉米的控制,现在已经做了诸多技术储备。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曹心德也公开表示,土壤重金属污染“有药可医”:通过使用矿物废料、种植对于重金属有“大胃口”的植物等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去除土壤中的镉、铅等污染物。
(责任编辑: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