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伪冷链"下的生鲜配送乱象:冰块保鲜食品更易坏

2015年07月07日 07:51   来源:黄金赌城娱乐新闻网   王远征

  

  创意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7月3日,上海杨浦区的微特派配送站点,冷鲜配送的包裹在高温下随意堆放,现场没冷柜等保鲜设备。

  

  7月2日,北京知春里站的快递配送中心,5个箱子暴晒,白色泡沫箱里的蔬菜没有任何冷藏措施。 

  

  7月3日,上海杨浦区的微特派配送站点,“冷链设备回收区”被大量普通快递包裹堆满。

  

  7月2日,知春里站的快递配送中心,打开标有“冷藏”的白色泡沫箱,里面未见干冰。

  兴致勃勃从网上订购蔬果、海鲜等生鲜食品,收到后却发现冰袋已化,水果、海鲜坏了一大半。类似的情景很多消费者都遭遇过。

  生鲜食品电商眼下是资本追逐的重点行业,以本来生活、天天果园、中粮我买网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平台正逐步加大扩张步伐。然而网购生鲜逐渐成为一种消费趋势后,背后的冷链配送却成为最大的掣肘因素。

  在网上想买到新鲜的蔬果,到底有多难?新京报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两地走访调查发现,目前主流生鲜电商平台分为自建冷链配送队伍和外包第三方物流两种模式,但一些平台的专业度和配送质量良莠不齐。尤其是在从仓库——配送站点——消费者的配送环节中,存在着“断链”、超出保鲜温度等问题。

  各大生鲜电商喊出的“全程冷链”,到最后的配送环节却成为了“冰块冷链”。出于成本考虑,部分配送站点甚至舍弃了加冰块保温的环节,直接使用泡沫箱在高温下配送冷鲜食品。

  “冰块和棉被构成的土法冷鲜,还是黄金赌城娱乐生鲜配送最后一公里的主题。”黄金赌城娱乐物流协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表示,各大食品电商平台目前所依赖的冷链配送,本身就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但黄金赌城娱乐冷链市场成熟度远远未达到。”这背后不仅是成本的考量,还有缺乏冷链配送资源、系统化标准的多重问题。

  投诉

  生鲜食品屡遭吐槽

  近日,一位北京西城区的消费者称,今年4月他曾在1号店订购了100多元的冰鲜产品,打开后也是里面全部都坏掉了,如果要退货1号店最多只赔偿50元损失,还需要自己垫付快递费,“所谓的全程冷链,也就是张空头支票。”

  一位在天天果园上购买了一箱“云南夏黑葡萄”的刘女士则向新京报反映,收到货之后发现葡萄一开始腐烂,“用纸箱子送来的,打开后才发现葡萄上有白色斑点,并且开始发软,保温措施就是2个冰袋,并且快全部化开了。”

  新京报记者在某知名水果电商商品页面看到,有不少消费者在评论区留言,也称买到的葡萄并不新鲜,“打开生鲜袋,一股酸气扑面而来,上面很多烂的,80%的葡萄都掉下来了,严重怀疑新鲜程度。”也有消费者说,葡萄放得太熟,“表皮都有点烂了,从包装袋拎起来后,基本上都从杆子上掉光了。”

  冷鲜包裹到手发现食品坏掉,这并非个案现象。去年8月,一位消费者在大众点评上投诉微特派的配送服务,“周一早上9点收到短信提醒,说买的冻海鲜开始配送,结果等到晚上9点才送达,打开箱子发现冰已全化了,肉质也并不新鲜。”

  探访1

  上海微特派站点:

  当天配送不完只加冰袋过夜

  7月3日下午,上海杨浦区的微特派配送站点,两名快递员正忙着进出搬放包裹。这个面积狭小的商铺中,大量天天果园、本来生活、1号店生鲜的生鲜快递箱,在高温下随意堆放在开放式仓库中,而一旁“冷链设备回收区”,则被大量普通快递包裹堆满。

  快递员林某说,这批堆放的生鲜包裹昨晚便已到站点,因人手紧张,到了下午还未能配送给消费者。平时,他们主要为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等电商配送生鲜水果,这些货物被放入黑色泡沫箱,同时加入数量不等的冰袋降温处理,再统一运输到站点进行配送。

  “正常情况下冰块能保温8个小时左右,遇上高温天气要尽快送出。”林某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些生鲜货物在仓库——站点——消费者的配送环节中,全程依靠冰块降温,所以必须保证24小时之内配送完毕。“当天配送不完要在站点过夜的,只能打开泡沫箱再加冰袋。”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些标明“冷藏”的包裹与东方CJ、亚马逊等普通包裹混在一起,由快递员用电瓶车配送,并没有任何其他冷藏设备。由于货物较多,部分冷藏包裹用绳索捆绑在电瓶车侧面。

  现场另一位快递员则称,公司并未配小型冷藏车等设备,对常温件、冷藏件的配送也没具体规定,只要在当天送到即可。如果碰到包裹堆积、延迟送达,虽然一般要放入冰柜中冷藏,但因容量有限无法全部放入,只能采取加冰袋的方式保鲜。

  新京报记者联系到微特派上海区域负责人,对方表示其在上海区域承接了部分天天果园、1号店等电商的生鲜配送业务,是仅次于黑猫宅急便的第二大专业冷链配送商。由30台冷链车统一将生鲜包裹运送到站点,当天由快递员统一送出。

  “利用特制保温箱和冰袋,基本能保证全程冷链配送。”该负责人称,根据货物种类不同,加冰袋后可将温度控制在0~5℃或5~8℃区间。但他同时也承认,遇到配送高峰期时也会使用常温车运送,“没有哪家公司敢保证全程冷链车配送,连黑猫宅急便都做不到。”

  7月3日晚间,新京报记者在另一家中粮我买网的配送站点看到,快递员正将未能签收和退换货的包裹统一放入大型冰柜中。

  站点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其配送队伍全部是中粮我买网自营物流,配备了近10台专业的冰柜、冰箱等储藏设备,生鲜包裹在凌晨抵达站点后便要放入冰柜,在隔天全部配送完毕。具体的投递环节则是在特制的保温箱中放入数块事先准备好的冰板,“最低能到达零下30度左右,按规定要在8小时之内配送完毕。如果遇到消费者不在家等情况,需马上带回站点存入冰柜,避免冰块化掉导致食品腐坏。”

  探访2

  北京配送点:

  冷链断了链 冷藏变常温

  冰袋+泡沫箱降温,是一些生鲜电商冷链配送的主要模式。这意味着生鲜包裹在仓库、站点、消费者的配送中,必须同时间赛跑,赶在冰袋保鲜失效之前,将食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但正是这由配送站点到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公里”冷链中,更易出现“断链”。

  7月2日下午15时30分,在北京丰台某小区旁的配送现场,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由微特派负责派送的本来生活、1号店的冷鲜包裹,被绳索固定在普通三轮车的车顶。

  快递员李师傅告诉新京报记者,3个标“生鲜冷藏”的包裹里装蔬菜、水果,里面放置有干冰,而另一银色保温箱中是肉,但什么也没放。“没加冰块的货物需下午2点半前送到,路上遇到事送不过去也没办法。”

  而在北京知春里站的一家快递货物配送中心,不少快递人员忙着对包裹分拣、装车。当天33℃高温下,新京报记者看到,部分标有“冷藏”的蔬菜等生鲜包裹,只用普通白色泡沫箱包装,并未采取任何保温措施。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等待的时候,没有人对这些生鲜包裹给予更多“关照”。半小时后,才有一位快递员来取货。当询问这些标“冷藏”的生鲜是否保温时,快递员称盒子里加了干冰,就快速推车离开。

  事实上,这个由北京陆达达物流公司承运的生鲜包裹,标签上用加粗黑体字标明“冷藏”,但记者之前打开盒子,发现里面的蔬菜只用普通塑料袋包装,并没有干冰、冰袋,也并未采取其他保鲜措施。

  探因

  “冰块冷链”意在压低成本

  各生鲜电商都喊出“全程冷链”口号,但在落地配送环节却大相径庭,这背后是有出于成本的考虑。

  新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在微特派的核心业务冷链配送中,有本来生活、东方CJ、1号店、易鲜坊、唐朝农庄等8家合作客户,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其冷链配送服务费用16~20元/单,首重1公斤。

  这些生鲜电商网站的对外介绍中,均称使用严格的全程冷链。不过,在实际递送环节中,配送入宅时“泡沫箱+保温冰袋”开始成为通用模式,甚至在常温下进行。

  北京一家冷链设备厂商负责人徐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针对全程冷链已有成熟产品,如专业冷藏车上搭载的品质劣变监测装置、品质信息预警设备等。如电商平台要按照严格意义上的全程冷链标准来执行,采用专业冷藏物流车配送入户,成本太高昂,平均价格约在300元/单左右。

  相比之下,更多企业愿意寻求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低成本的冷链运输方案:“目前保温泡沫箱价格在2~3元、降温冰袋价格在0.5~1元左右,配送设备成本较低,而且还可循环回收使用。”徐先生说。

  曾为本来生活网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的北京某物流公司负责人说,目前各大电商平台主要采用的还是“二段式”半程冷链,即依托城市间干线冷链运输,以城市冷库做节点,配合保温措施完成配送上门。

  “借助第三方承运商冷链配送,虽然可节约成本并快速复制到全国范围。但一件货物从生产基地到消费者手中,要辗转经多家物流商,在中间的流通承运环节一旦发生脱离冷链,电商平台很难进行实质性管理,这会很容易影响产品和服务品质。”该人士表示。

  还有不少电商平台选择了自建物流。截至目前,顺丰优选、中粮我买网等都纷纷建设自主全程冷链,实现全程运输环节的温度控制,来保证物流配送速度,这也带来高昂的前期投入。

  “自建冷链配送的重资产模式,对中小电商的成本太高。”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北京一地为例,冷库平均租金约在2元/平方米/天,即便是5000平方米的中型仓库,也意味着每年要付出近400万租金成本,再加上硬件设施、人力等因素,每单生鲜品类的配送成本要占比30%以上,“价格较低的水果等产品,几乎不赚钱”。

  隐患

  温度变化大 “伪冷链”难满足保鲜需求

  然而,在生鲜冷链物流的配送中,各类蔬果、冷鲜肉等不同品类货物,对保鲜所需的储藏和温度也都不尽相同,使用简单的冰块物理降温手段,很难全部满足保鲜需求。

  以冷鲜肉为例,《鲜、冻肉运输条件》(GB/T20799)规定,将冷却肉(冷鲜肉)从一个保鲜库运送到另一个保鲜库,或从保鲜库到零售商的过程中,运输时间少于4小时的,可采用保温车(船)运输,但应加冰块以保持车厢温度,时间长于4小时的,运输设备应能使产品保持在0℃-4℃。

  据了解,冷鲜肉假如始终处于0℃-4℃低温中,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繁殖都能被抑制,肉毒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分泌毒素的速度也会大大降低。但一旦冷链断裂,环境温度上升,细菌将会加速繁殖。

  新京报记者联系到江苏一家冷链蓄冷剂生产企业,对方负责人表示,目前针对生鲜配送的冰袋主要有2℃~8℃保鲜、-18℃~-22℃等低温产品,放入冰袋后只能将货物保存在低温状态,“温度变化较大,很难跟专业冷藏车一样,将货物温度全程保持在同一区间。”

  据黄金赌城娱乐制冷协会的研究报告,由冷链物流运送的水果、蔬菜等易腐食品应全程冷链配送,但由于缺乏低温保障,在从分销点到消费者家中这一段配送路程,最容易出现“断链”。

  “严格意义来说,国内食品电商所推行的冷链配送,许多只能称之为‘伪冷链’。”阿里巴巴研究院物流专家粟日指出,生鲜冷链是指在货物从仓库——配送——消费者等各个环节中,始终要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全程的温度监测、控制要达到一定水平,“简易的冰块配送,很难将温度维持在稳定状态下,波动段较大,尤其是在高温中,冰块很容易升温融化,导致产品不新鲜甚至腐败。”

  痛点

  冷链资源稀缺 缺乏统一标准

  黄金赌城娱乐冷链物流联盟的一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冷库容量共20469713吨,冷藏车辆仅有2.9万辆。早在2010年推出的国家农产品冷链规划中,提出目标也只是到2015年果蔬冷链流通率达20%、冷藏运输率提高到30%,这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标准要求。

  粟日认为,目前国内冷链资源太过稀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生鲜电商的市场需求,据《阿里巴巴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显示,仅2013年生鲜品类销售额同比超194%,是食品中增长最快的品类。但对应的冷链配送由于缺乏资源和统一标准,导致物流成本与生鲜产品平均销售额呈现倒挂状态,也催生了市场上常见的“冰块冷链”。

  针对生鲜冷链配送的标准不一,业内也即将出台系统化的统一标准,有望解决最后一公里环节的“冰块冷链”。

  7月1日,《天津市冷链物流储运销地方标准》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部发布的针对冷链物流的系统化标准。其参考美国、日本等国家模式,对果蔬、水产、畜禽肉等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做出标准化规定,涉及车辆、保鲜容器、服务平台等多项标准。

  天津模式之前,国家也曾多次针对生鲜冷链推出过相关标准与政策,2010年国家发改委推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4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和标准委也有水产品冷链等标准。

  杨达卿告诉新京报记者,全链条的生鲜标准要推向电商平台,须先解决渠道分散难题。其根本问题在于,生鲜冷链市场覆盖肉食、水产品、果蔬等,流通渠道、生产基地高度分散,不仅一直缺乏系统性的标准规范,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很难推动。“真正的生鲜冷链,一定要贯穿生产、采购、储运、销售的全链条,标准也要贯穿始终,否则半路标准、环节标准再好,也难以保证全程不断链。”

  B12-B1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栋 实习生 杨洁 谢家经纬

  B12-B13版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李栋 实习生 谢家经纬

  (关注“绿松鼠”官方微信xjbxinshipin,获取新锐、科学、绿色的食品资讯。)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