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开远:老工业城闯出绿色发展新路
“以前企业治污不力,厂区空气质量太差,周边群众意见很大。这种情况现在已彻底反转,企业不仅做到三废达标排放,还实现了扭亏为盈……”这是前不久记者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采访时,一家化工企业副总经理发自肺腑的感慨。
开远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曾因拥有长江以南最大的露天煤矿等企业声名远扬,也因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饱受诟病,一度陷入环境经济双下滑的窘境。
近年来,开远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挖潜创新实施精准治污,加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高质量推进生态建设,使这座昔日远近闻名的“臭城”“灰城”渐改旧貌,成为群众点赞的生态新城。
政企强力治污下定绿色发展决心
开远市是云南省能源、化工、建材生产基地之一,因煤而生、因煤而兴形成的煤矿、火电、化肥、水泥等“六大企业”,一直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也是名副其实的排污大户。由于种种原因,这六家企业迄今在原址保留,给当地环境污染治理带来巨大压力。
为尽快扭转环境质量差、经济发展受制约的被动局面,开远市坚持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实行最严格管理,持续加大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多措并举推动企业防污治污。
始建于1958年的解化公司,是当地废气、废水排放重点企业。解化公司副总经理王力兵介绍,近年来,公司累计投入1.279亿元,实施废水处理装置改造及新建项目,实现废水循环利用、稳定达标排放;投入0.537亿元进行锅炉烟气治理及提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去除率,使开远城区上空的扰民“黄龙”彻底消失。下一步,公司还将投入1.16亿元,重点治理硫化氢废气和无组织排放废气,努力成为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优化产业结构激发绿色发展活力
在开远市小龙潭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已经入驻豆制品、食品、果蔬深加工企业41户,共解决3500人就业,新增工业总产值15亿元以上。按照园区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预计入驻企业50户,可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
近年来,开远市立足现有条件,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速调整优化以煤为主的经济结构,努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热电汽联产”模式正是开远市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创新举措。这一举措促使火力发电企业向热电汽企业转型,既为众多小企业提供所需能源,又化解了过剩火电产能,激活了煤、电,延长了产业链,为培育以热电汽为主要生产要素的轻工业集群创造了条件,实现了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向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
开远市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实施系列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全市轻重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绿色发展活力明显提升。
加快生态建设增强绿色发展后劲
占地面积3500余亩的凤凰生态公园, 是开远市近年来最具标志性的生态建设项目。昔日撂荒的凤凰山摇身变成了绿树成荫的休闲公园,与周边相继建成的凤凰湖、凤凰湿地融为一体。这“一山一湖一湿地”既是开远城区一道靓丽风景,也是实实在在的城市绿肺。
一段时期以来,开远市委、市政府在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整合各方力量,着力弥补生态建设短板。2014年迄今,开远市多渠道筹措资金7.238亿元,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多个项目;开展了凤凰生态公园建设、泸江河和南洞河河道治理工程。
近三年来,全市完成面山通道绿化建设60576亩、人工造林2.577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引进6家经营主体实施生态建设项目16个,总投资7.5亿元、2017年以来重点实施的南洞流域生态治理建设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如今,开远市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全市绿色发展步伐越走越坚定,实现老工业城市形象华丽转身、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的目标正渐行渐近。(记者蒋朝晖)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