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农机不光是“突突突” 盘点你不知道的“闹心事”
农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记者近期在吉林、江西、甘肃、湖南等地调研了解到,近年来,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升,但部分农机故障率高、农机维修不及时、维修成本高、农机手难寻等问题多发,局地农机补贴资金缺口大,部分农机“傍大牌”现象扰乱农机市场。受访人士认为,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建议从农机研发、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培训等方面提升农机服务质量。
农机使用“闹心事”多
近年来,黄金赌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明显,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记者近期在吉林、江西、甘肃等地了解到,今年以来,农民使用农机也有不少“闹心事”。
部分农机故障率高。在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兴隆镇,德强种植业家庭农场负责人潘丙国去年购置了一台60马力的拖拉机,使用一年多时间,多次出现烧机油、冒黑烟、发动机马力不足等故障。潘丙国介绍,今年5月份春耕时,拖拉机因为故障无法正常使用,幸亏租到一台拖拉机播种,险些耽误了农时。期间,他与农机厂家多次协调维修,但是故障依然存在。
售后农机服务“断档”现象突出。湖南沃田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岳云介绍,农机生产厂家售后“断档”现象比较突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老机器停产后,相关配件就会停产,即使两年前购买的农机,在市面上可能都找不到配件。”山西部分县区农机经销商反映,近几年他们已经有五六种代理的农机被淘汰了。此外,农机销售半径大、服务半径小,部分农机装备配件通用率低,也会导致农机维修不及时、维修成本高,一些新型农机存在“无人修”的窘境。
“买农机容易请机手难”。江西省高安市种粮大户丁旦成立的农机队共有31台农机、22位农机手,大部分农机手是“95后”。“去年农机队有3人离职,有的觉得务农辛苦,也有的认为工作不体面。”丁旦说,现在买农机容易,请农机手难,留住农机手更难。人员流动性高导致农机队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
农机停车“一位难求”。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城头村种粮大户李春平家里有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等十几台农机,价值200多万元。“现在,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往往都有十几台农机。”李春平说,但是由于缺乏“停车位”,他周边很多农户只能找空地将旋耕机、收割机等大型机械露天放置。“这就导致农机折旧也很快,往往两三年就要换一批。”
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
业界人士认为,农机使用“闹心事”多,凸显农机使用在不同地域、不同环节、不同机械品种等仍存“堵点”,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
农业机械化发展地域分布不平衡。记者从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0年甘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1.8%,仍比全国低9.1个百分点,省内有白银、定西、天水、陇南等6个市州综合机械化率低于60%。从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来看,玉米收获、马铃薯联合收获、果品施肥采摘和畜牧养殖等薄弱环节机械化率都在30%以下。
配套设施、管理服务等保障不完善。近年来,东北地区兴起了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一些种粮大户采取宽行和窄行两种垄距进行播种,但秋收时收割机的割台垄距是固定的,造成部分玉米损耗。“每垧地(一垧地约15亩)损失玉米逾千斤,保护性耕作增产的部分又损失掉了。”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子荐家庭农场负责人李艳红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种粮大户邱军今年共流转了1012亩农田。他介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是最大的堵点。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田地深浅不一、机耕道不够紧实等导致农机容易下陷,两个月前的春耕,他额外花费1万多元专门平整了土地。
此外,部分种粮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反映,农机作业管理服务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滞后、土地碎片化、农机经营服务网络不健全、部分乡镇农机合作社空白等问题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
局地农机补贴资金缺口大。记者从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0年甘肃省农机市场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形成缺口资金4.1亿元。2021年中央下达甘肃省补贴资金3.32亿元,难以满足2020年资金缺口,2021年甘肃省农机购买者将面临“无钱办补”的问题。
农机化发展需从供给侧发力
受访人士建议从供给侧发力,鼓励农机企业研发创新,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鼓励农机研发创新。受访人士建议加大农业机械重要装备的研发力度,鼓励农机企业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作物、不同环节的需求,加强农机装备研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农机装备研发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农机装备研发创新产业基地,推动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同时,逐步降低技术相对落后的农用机具品目的补贴额,将部分技术落后、低价值的农用机具退出补贴范围。此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国内农机市场模仿、抄袭等“傍大牌”行为,保护企业技术研发的积极性。
其次,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江西省万年县农机局局长熊翔等建议,以社会化服务项目为载体,积极培育一批机具配置合理,管理运行高效,能够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的市场主体,发挥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大力推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等农机社会化服务。
最后,要加强农机使用培训。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李社潮认为,基层并不缺农机专家,但是既懂原理,又懂实践的专家不多,导致农机技术培训与农民实际需求出现脱节。建议农机技术培训要理论结合农民应用实际,组织学习的方式要变,要更加灵活。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