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临时党支部建在背街小巷
从今年8月1日起,西城区广内街道校场社区,11条胡同街巷多了一条规矩:但凡谁家改造装修,必须到居委会签协议并缴纳押金,保证施工完后渣土及时清运。清运后,押金退还给居民。
这条规矩,是各胡同临时党支部发起的倡议,经过多次居民代表讨论,已正式作为居民公约公布。两个月来,已有10多户居民主动签约。
“建筑渣土随意丢弃,是我们社区的老大难。”校场社区党委书记高红英说,近几年装修、改造的住户很多。一堆堆的建筑垃圾,经常堵得居民出不了门,本来就窄的胡同,变得更挤更乱了。各街巷临时党支部联合公安、司法等力量,最终通过居民公约的方式,让这个痼疾去了病根儿。
在西城,已经有411个临时党支部在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中诞生。党建引领、协调统筹、综合施策,用绣花般的功夫整治背街小巷,“煤棚难除”、“违建难拆”、“垃圾难清”等一系列难题,在群策群力中一一破解。
街巷临时党支部由街巷长、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中的党员、地区片警、城管队员等共同组成。临时党支部书记一般由党员街巷长担任。街巷长不是党员的则由社区党委、社区党支部成员担任。
今年4月,本市东西城1000多名街巷长陆续上岗,领衔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但不管是违建、还是开墙打洞,胡同里的“城市病”都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仅靠街巷长、街巷理事会,很难从根上清除。“街巷治理表面看是个环境问题,但究其根源是社会治理出了问题。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全面参与,特别是引导居民公约式自治,志愿服务式管理,才是解决社会治理问题的根本途径。”西城区广内街道工委副书记李长川表示。
以党建为纽带,临时党支部协调统筹起各方社会力量。校场社区约定居民、商户签订渣土清运协议,不仅有公益律师把关签约条款,还有片区派出所民警、城管队员,负责对违规的装修公司、房主、商户进行督促,要求其及时整改。
“人人都守规矩,咱们身边的环境就不会那么乱了。”居民李秀清家正好这俩月装修,没等8月1日公约正式公布,她就第一个去社区居委会交押金、签协议,给街坊四邻带了个好头。
拆违建、清渣土,这只是街巷环境整治的第一步,后期怎么提升,怎么管理很关键。天桥街道永安路社区,23名街巷长和房管所、驻区单位以及社区党员、积极分子一起,组建了永安路社区街巷治理临时联合党支部,共同定工作制度、定整治思路、定整治方法,以及后期的整治提升措施。
在综合了居民代表、商户代表的意见后,永安路社区联合党支部制定了“整治+美化+便民”的提升思路。晒衣杆、休闲椅、文化墙、花池等便民、美化元素,相继融入到街巷品质提升的设计和施工中。
“临时党支部虽然是临时组建的组织,但发挥的作用绝不是临时的。”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前期治理,各街巷现已普遍进入环境提升阶段。临时党支部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广泛征求居民、商户和驻街单位意见,把意见和需求融入街巷品质提升的设计中,最终实现街区环境的共治共享。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