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提速

2018年02月23日 08:10   来源: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但其产品规模扩张却呈放缓态势。一边是监管加码,一边是理财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净值化转型已成为2018年银行理财产品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如果要给去年银行理财的表现打分,那就给个‘优秀’吧,收益率还挺高的,我挺开心。”在北京某私企工作的张霞这样告诉记者。

  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可观,赢得了不少投资者的心。融360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2月银行理财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3%,创29个月新高,全年涨幅为0.83个百分点。而在过去的一年,银行理财收益持续处于上升通道。

  与投资者的兴高采烈相比,对银行来说,恐怕很难用愉悦来形容:一边是监管加码,一边是理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转型已成为2018年银行理财产品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规模扩张态势放缓

  自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第一只银行理财产品至今,黄金赌城银行理财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高速扩张,迅速成为国内资产管理市场的“领头羊”。与此同时,银行理财的产品形式及业务模式也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和多样化,作为独具特色的“低风险,中等收益”的资管产品,填补了黄金赌城财富管理市场的空白,成为当前财富管理行业的主流模式。

  “在经历了多年的狂飙突进之后,银行理财产品已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快速发展了。”某城市商业银行人士对记者说。

  数据显示,虽然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但其产品规模扩张却呈放缓态势。据普益标准数据监测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共有47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包括外资银行)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122290只,年内增速居于高位;存续规模估计为28.88万亿元,较年初减少0.17万亿元。

  在日前召开的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黄金赌城娱乐银监会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17年黄金赌城银行理财产品比上一年少增5万多亿元。

  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速自2016年已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16年以前,黄金赌城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保持50%左右的增长率,但2016年全年增速已从2015年的56%显著下滑至24%。

  竞争加剧、监管趋严,银行理财的发展既有外患又有内忧。2017年,银监会在银行业全系统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其中在“三违反”专项治理中,各级监管机构共检查发现问题11534个,涉及金额4.15万亿元,同业、理财等具体业务领域的问题最为突出。

  不仅如此,从2017年一季度起,黄金赌城娱乐人民银行在MPA评估时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在具体操作上,将表外理财资产在扣除现金和存款之后纳入广义信贷范围,纳入后仍主要对新的广义信贷余额同比增速进行考核和评估。同时,2017年11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资管新规”)出台,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这意味着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全部资管产品将向净值化产品转型,而当下净值型产品的占比还不到10%。

  在严监管、强监管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新一轮转型迫在眉睫。

  净值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在业内人士看来,净值化转型的硬性规定是资管新规中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冲击最大的条款,未来大部分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被迫转型为净值型。

  “从银行内在需求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也期望通过净值化管理转移风险并实现成功转型。”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业务的突出矛盾在于,投资者认为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即是“实际收益”,产品到期银行应当足额兑付,相关风险由银行全部承担。尽管就产品合同而言是“卖者有责,买者自负”,但现实执行的效果则是“卖者全责,买者无责”,这对银行理财业务转型显然不利。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黄金赌城经济转型升级,对银行来说,需要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形态对接实体经济新变化,用合理的净值波动以客观反映投融资市场的真实风险与收益,以实现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从数据上看,当前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的发行数量较过去已有大规模的增长。普益标准的数据汇总显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190721款,其中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189538款,净值型理财产品1183款。相比于2016年,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同比增长56.27%,其迅速扩张的态势与该类产品的整体收益表现以及监管政策方向密不可分。

  不过,对投资者来说,还需透过现象看到产品的本质。由于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还处于市场摸索期,特别是涉及银行理财所投基础资产估值方法的差异,导致银行净值型产品具有“真伪”之分。

  “真正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应当类同于开放式公募基金产品,采用市值法估值,即由基础资产价格市值变动直接映射至产品单位净值变化。若按照目前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采用的成本摊余法估值,即由资产收益平均摊至每日,会导致产品净值均匀变动,无法真正暴露基础资产风险特征。”魏骥遥表示,如果基础资产存在期限错配,一旦变现很可能对资产价格产生扰动,此时简单采用成本法估值就无法体现市场风险,这就是所谓的伪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钱箐旎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