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瞄准高质量
题要:成都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强化在国家开放全局中的节点地位和枢纽功能,力求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产业政策和方式变革,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
成都龙泉湖已经成为成都城市中心的“会客厅”。 唐 健摄
2016年4月份,《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地区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
2017年7月份,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提出转变工作方式,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振发展信心,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产业支撑。
2018年2月份,《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正式提交成都两会,对成都战略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从时间轴上不难发现,成都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定位,各项规划不断细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
城市定位:
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在确立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后,成都相继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2016年9月份,成都市委召开十二届七次全会,围绕“四中心一枢纽”的城市功能定位从城市空间、城市动力、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生态、城市民生、城市治理等方面对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了重要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务。
2017年4月份,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全市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切实增强西部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
从“四中心一枢纽”,到“五中心一枢纽”;从明确主要任务到体现新发展理念,一系列变化体现了成都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动纲领的完善、创新、突破。
此后,成都在3个月时间内相继召开了规划建设专题培训动员会和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要始终把人本理念作为城市规划工作的逻辑起点,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精准的施工蓝图,同时,通过精细管理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这就要求成都在城市管理上磨砺“绣花”功夫,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品质”。
在产业布局方面,成都提出要着眼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以龙泉山脉为中心,南北双向拓延、东西两侧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着眼城市均衡发展和外溢能力提升,优化中心城区布局,打破圈层结构,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的11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着眼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功能区布局,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
产业发展:
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成都力求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产业政策和方式变革,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
3月2日,成都市2018年第一季度21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2602亿元。从2017年的情况来看,成都完成工业投资3008.7亿元,同比增长33.9%,完成技改投资2780.9亿元,增长42.2%。2018年,成都将实施重点项目1000个,年投资4000亿元以上。
就在集中开工仪式举行的前一天,《成都市推进智能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公布,提出大力发展智能技术、智能产品,大力促进应用示范、产业聚集。成都智能经济产业规模力争5年后达到5000亿元。
聚焦相关产业发展让成都收获了多个“第一”。
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在2017年10月底实现量产,这是黄金赌城首条全柔性AMOLED生产线;今年1月28日,总投资280亿元的成都中电熊猫G8.6液晶面板项目正式启动,这是国内首条完全自主化建设和运营的金属氧化物液晶面板生产线。
此外,成都还将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于生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依赖度过高的落后产能,成都予以坚决淘汰,为新兴产业发展腾挪空间。
一方面淘汰小水电、小火电、小石灰窑,一方面启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都鼓励并强化了新兴绿色产业发展。例如,在关停攀成钢后,原有厂址已经重点规划建设为攀钢积微智慧产业园和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国电成都金堂发电有限公司已实现超低能耗和污染物超低排放,成为西南地区率先全面完成超低排放的燃煤火电企业。
动能转换:
从内陆盆地向全面开放转换
远眺三岔湖,湖边的马鞍山观景台、环三岔湖滨湖绿道等一系列绿道景观工程初见雏形,其中马鞍山观景台是远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中心区及龙泉山脉的绝佳位置。“目前,三岔湖马鞍山观景台正在开展展示中心外立面改造及绿化栽植工作,今年7月份,8万平方米绿化陆续完工并对外开放。”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龙泉山东侧,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紧锣密鼓,这是成都“东进”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东进”意味着成都跨越了地域限制,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成为成都的“城市绿心”。
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规划布局,成都将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
2020年投入使用后,天府国际空港将成为战略支点,成都至周边城市的高铁交通圈将随之建立,以天府国际机场为枢纽带动中西部人流物流快速融入全球交换互动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往返于成都与欧洲之间的班列连接了境外14个、境内12个城市,成为中欧班列中数量最多的班列。
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渐打破了“沿海——内陆”开放模式,转而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这也极大强化了成都在国家开放全局中的节点地位和枢纽功能,推动成都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成为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在新时代肩负起建设承东启西、联通欧亚的西部国际门户枢纽的重大使命。(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刘 畅)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