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文化+”释放发展新动能
8月3日中午,长沙骄阳似火,热浪灼人,位于市中心的天心区太平街历史文化街上依然游人如织。长长的古街上,鳞次栉比的各色商铺与历史古迹比邻而立,青砖黛瓦与摩天高楼互为映衬,一派“人在古街中,古街在城中”的和谐景象。
天心区太平街是长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条街,拥有贾谊故居、詹王宫等历史文化遗存。“长沙的历史古迹约60%都在天心区”,据天心区棚改公司副总经理唐斌介绍,2005年至今,长沙市已先后两次对历史遗存的老城区进行有机更新,本着“修旧如旧、业态提升”的原则,在保留原来街区整体风貌的同时,着力提升产业层次,通过发展茶楼、客栈、酒吧、风味小吃等业态,充分展现湖南本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打造一个“文化+旅游+商业”的特色街区。
太平街的嬗变,是近年来长沙积极推行“文化+”模式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缩影。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三国吴简、马王堆汉墓、铜官窑等历史遗存举世闻名,依托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创新产业模式,拓宽产业新业态,“掘金”文化新动能,长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发展文化产业,贵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的坚守。“36年前刚成立时,岳麓书社每年营业收入只有2万元,不到10名员工,去年我们的营业额已达到1.47亿元,纯利润达2000多万元。”在岳麓书社古籍陈列馆的氤氲书香中,说起发展历程,湖南岳麓书社社长易言者激情澎湃。
“守正出新”是岳麓书社成长的秘诀。30多年来,岳麓书社依托湖南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利用独特的近代湖湘文化资源优势,相继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船山全书》《曾国藩全集》等一大批既具有全国性意义又富有地方特色的名人著作集,在海内外产生了影响。
“守正”之外是“出新”,面对数字技术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岳麓书社历时5年的精心打造,于2016年出版了“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将“四大名著”演播音频和讲解视频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在书中呈现出来,不到一年时间,销售近30万套。延续“文化+互联网”这一思路推出的《“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系列图书,累计发行已超过100万册。
融合与创新,是文化出版企业的必然选择。据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介绍,中南传媒子公司的天闻数媒已成为国内最成熟的数字教育解决方案服务商之一;集团推出了数字教育内容平台贝壳网;在“走出去”方面,中南传媒不仅每年输出图书版权近300种,还跟法兰克福书展集团合作,入股全球最大的在线版权交易平台。“通过线上建平台、线下聚资源,中南传媒已初步形成了数字教育、新闻资讯、老龄生活、互动娱乐等多个数字平台。”龚曙光说,中南传媒营收、利润、总资产三项指标由2007年改制前的36.36亿元、3.31亿元、57.2亿元,增至2017年底的113.76亿元、16.06亿元、235.19亿元。
通过“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长沙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据了解,近年来长沙已成功孵化上市文化企业8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4家,拟上市文化企业27家。(经济日报记者 李 会)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