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文化的升级之变
近年来,一个个肩负国家战略的文化实践,让长沙文化形象、文化品质大幅提升
从获评“东亚文化之都”,到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长沙文化名片越来越响。今年6月14日,长沙文化产业发展再添国家级平台。当日,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授牌,长沙市成为全国13个入选基地之一。
近年来,长沙从跻身公共文化标准化示范、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试点,到扶持实体书店试点、扩大文化消费试点,一个个肩负国家战略的文化实践,让人们看到长沙文化形象、文化品质大幅提升。长沙文化产业,正以独特的创造能力和创意水平,引领城市不断升级,以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提颜值
文化名城焕发更靓文化底色
短短几年,人们惊异地发现,长沙涌现的文化地标不断刷新刷亮城市“颜值”。“这几年来,长沙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是跨越性的。”长沙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杨长江表示,从2013年获评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到2015年跻身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国家试点,再到去年成为全国六个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之一,长沙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015年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建成开放,2016年李自健美术馆建成开放,2017年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和谢子龙影像艺术中心建成开放,这些标志性项目,如璀璨明珠,点亮一方。同时,长沙建成了市本级的一流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群众艺术馆;完善了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在全国率先提前五年以上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全面完成168个乡镇文化站的示范建设,建成示范性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700个,是全省唯一的文化小康100%达标城市。
文化设施的健全,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平台。李自健美术馆开馆9个月内,举办各类大型展览9场,其他各类学术交流、文化活动31场;长沙音乐厅,连续两年跻身“黄金赌城娱乐音乐会大型演出场馆活力十强榜”。
同时,随着“艺术长沙”双年展、洋湖国际艺术雕塑节、国际音乐艺术季、长沙金鹰艺术节、橘洲(国际)音乐节等众多文化节会的成功举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化投资者、消费者,许多外地人专程到长沙来看一场展览、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焰火。
杨长江表示,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改变了长沙的文化生态,提升了长沙的文化形象。“以前提到长沙,很多人只知道洗脚城和歌厅,长沙停留在娱乐城市的层次。现在,一流的音乐厅、大剧院、艺术馆、美术馆等,让长沙人更加亲近艺术、亲近历史、亲近阅读,让这座文化名城真正焕发出了文化底色!”
健体魄
产业支撑引领文化新发展
今年5月,第十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公布,长沙天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提名。天舟文化是黄金赌城民营出版传媒行业的第一家上市企业,今年第一次申报就获得提名,展现了长沙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成就。
“天舟文化很早就从传统出版企业向综合性文化企业转型,涵盖了教育、游戏、国际文化传播等领域。”天舟文化总裁罗争玉介绍。
以创新为驱动,丰富产品供给,推动业态升级,是天舟迅速从传统出版企业向综合性文化企业成功转型的秘诀。近年来,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的思维和政策着力点,正在向结构转型升级、业态融合发展、技术迭代运用等供给侧要素上聚集。
从以湖南广电、长沙广电为依托的“粉丝经济”,到以酒吧、歌厅、剧院、影院等带动旅游、住宿、餐饮等经济发展的“夜间经济”,到以古镇古村农业休闲等为主体的“乡间经济”,到以网红、网络综艺、手游为主体的“指尖经济”,到以非遗馆、大红陶瓷等非遗研学游为主的“课间经济”,长沙文化产品供给越来越丰富。今年6月29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视频文创企业与产业园签约,预计总投资额80亿元。
驱车长沙,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可见“文产”“文创”的身影。从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长沙方特东方神画、恒大童世界、华谊电影小镇、大王山湘江欢乐城、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到天心文化产业园、浏阳河文化产业园等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一个个项目带火了一方土地。2017年,长沙文化金融服务中心落户天心文化产业园,长沙文化产业发展插上了“金融翅膀”。
目前,长沙共有文化产业单位8万余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约63万人,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2家、省级19家、市级14家,有上市文化企业7家、新三板上市文化企业14家、拟上市文化企业27家。预计2017年文化产业总产出为28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预估为908亿元,增幅12%,占GDP的比重为9.0%。文化产业已成为长沙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强动能
文化消费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长沙首届文化消费品牌榜评选活动开展。活动期间,500万人次参与网络投票,评出长沙市“文化消费十大地标”“文化消费十大品牌”“文化消费十大创意”“文化消费示范单位100家”。
2016年6月23日,长沙入选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首届文化消费品牌评选,可谓长沙探索适合本土文化消费特色的“长沙模式”的成果展示。“盘活存量,保障基本文化消费权益;扩大增量,满足多元文化消费需求;提高质量,彰显高雅文化消费品位。供给引导消费,政企同频共振,是长沙文化消费持续繁荣的重要法门。”市文广新局产业处处长何政韩表示。
“高贵不贵,文化惠民”是众多观众在长沙观看演出的共同感受。2017年,英国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保镖》首次踏足湖南,在梅溪湖大剧院连演8场,场场爆满。梅溪湖大剧院总经理贺文介绍:“我们没有完全按照成本去制定票价,最高票价虽然为880元,但只有60张,我们还卖了3000张60元的学生票。”
低票价运营的底气在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政府每年分别向长沙音乐厅、梅溪湖大剧院购买服务1400万元、1500万元。
长沙酒吧文化、歌厅文化一度享誉全国,经过短暂的低迷后,目前正以新的面貌重新赢得市场青睐。魔力酒吧通过邀请国际顶级DJ、与歌手联手打造巅峰之夜等形式引进世界娱乐文化。琴岛演艺主动对接互联网,建立琴岛演艺线上直播中心,探索出“线下支撑线上,线上反哺线下”的“互联网+演艺”文化消费新模式。而一度被人看作是低端消费的网吧,也走出了升级之路,目前长沙网吧的消费群体由18岁到25岁延伸到35岁群体,门店的上座率也大幅增加。
新业态企业创造的新消费,占据了文化消费总额的70%以上。2017年,长沙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645元,同比增长8.9%,其中,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消费6378元,同比增长11.1%。文化消费渐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培育了新动能。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