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仁怀:以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
“空壳村”全面清零,每个村发展集体经济产业项目两个以上,每年增加集体经济2000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突破3.2亿元……近年来,贵州省仁怀市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抓手,探索实施支部联创、村社合一、离岗创业等模式,鼓励基层党组织因村制宜发展“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集体经济项目,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支部联创”抱团取暖
茅台镇是全国闻名的红色旅游小镇,酱香型白酒是当地支柱产业,产品远销海内外,人均收入达4万元。但之前,茅台镇辖区内部分村居存在“群众富、集体穷”的现象,集体经济发展一筹莫展,集体账上一穷二白。
去年以来,杨柳湾、河滨、国酒、南坳、观音寺5个社区和岩滩村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方式,探索“支部联创”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由“一村五社区”以贷款、自筹等方式共同出资300万元,成立贵州仁怀园净综合服务有限公司,5个村(社区)党支部共同持股。公司通过为全镇提供公共卫生维护和饮用水配送两大业务,实现营收20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每村(社区)平均增加5万元。
“在去年业务的基础上,我们把公司业务范围拓展到市政维护、亮化工程、劳务派遣等领域。”园净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河滨社区党支部书记许炳华说。今年,“一村五社区”继续做大联创经济效益,经营项目实现多元化,营业收入突破1180万元,可分别为“一村五社区”增加集体经济近60万元。
“村社合一”整合优势
“这两天气温低,一定注意大棚的保温工作,如果影响了菌种的萌发,香蘑的产量就会大打折扣。”在鲁班街道八竹村紫丁香蘑食用菌种植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陆银芳细心叮嘱着。去年,八竹村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产业优势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村社合一”的发展新路。
2019年,陆银芳当选为八竹村党支部书记。陆银芳深知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通过邀请农技专家实地调研,确定八竹村土壤气候适合发展中低温食用菌种植。说干就干,她带领村干部和部分党员群众成立牧耕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食用价值高、经济效益高的紫丁香蘑,创造产值16万余元,解决村民就近务工200余人次,增加集体经济6万元。
今年,他们还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由八竹村党支部牵头成立驷马兴竹农民专业合作社,25户贫困户通过“特惠贷”入股125万元,合作社筹资220万元,发展起规模肉牛养殖,销售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群众分红22万元,集体经济增加3万元。“集体强了,群众富了,这才对得起大家对我的信任。”陆银芳说。
“离岗创业”激发活力
“莲花白100斤、香菜50斤、白菜120斤……”在苍龙街道石抗坝村蔬菜种植基地内,田治勇正在清点即将配送的蔬菜数量。“在离岗创业政策的支持下,我们选择到村里种植蔬菜,既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还能为村集体经济贡献一份力量,一举两得。”田治勇说。
今年,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仁怀市制定出台事业干部离岗创业实施方案,鼓励符合条件的事业干部离岗到基层一线开展创新创业工作。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田治勇和王飞提交离岗创业申请,来到石抗坝村流转30余亩土地,建立起集蔬菜种植、采摘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每年产量达到20吨以上,稳定解决20余名群众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万元。
目前,仁怀市已评审通过74名事业干部离岗创业,合作或者单独领办项目64个,涉及种养殖、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总投资达6000万元以上,能新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300万元以上,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带动150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经济日报记者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