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金融科技来了以后,风险其实没有降低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27日电 题:《李稻葵:金融科技来了以后,风险其实没有降低》
作者 李稻葵(清华大学黄金赌城娱乐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
一、传统的金融风险
从历史案例来看,传统的金融风险无非就是三类。第一类,某一个大的金融机构自己运行出了问题,比较典型的是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第二类,系统性风险是来自于某一个经济体,整个金融系统贷款过多,新兴市场国家中这种风险是最常见的。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一轮一轮的拉美金融危机都是来源于此。第三类,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产泡沫,比如股市的价格高涨,突然间下降。
二、我们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科技来了以后,金融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金融科技们最爱讲的话,是大数据可以使贷款坏账率很低,几乎可以消灭呆账、坏账。我承认大数据确实可以减少贷款违约,可以搞一些普惠的事情,但是要系统地看,我不认为他们真正解决了很多系统问题。
金融科技来了以后,还有什么帮助呢?很多交易快了,还有很多新的交易,非标的产品都可以买了,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方便,确实让一些非标准的资产可以交易,更多的人可以很快地参与交易。但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交易极其频繁,容易出现二级市场的迅速下降。这一次疫情来了以后,美国的股市四次熔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1987年,美国股市一个星期降了30%以上,连续降了五天,部分也是这个原因。举一个例子,我用了一个手机App做股票,App非常好用,它能够实时做到每一个股票,今天或者是昨天、最近一个星期,有多少人评论它,多少论坛评论它,给出一个舆论指数,也给一个消费者、投资者积极性的热情指数,非常厉害。但是问题在于什么呢?这是互相影响的,当一个股票下降的时候,大家讨论它,舆论指数都降温,是互相影响的,它独立的数据是很少的,都不是充分统计,都是相关统计,这也是新科技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新科技来了以后,风险其实没有降低,局部的风险可能控制住了,但是系统的跨平台的风险没有控制住。另外,由于搞了频繁的交易,所以互相传染,传染速度更快了,股票跌得更快了,该怎么办?首先任何一个系统的安全,不光是金融,都要有一个监管机构保证这个系统的安全,监管的人应该比那些想犯规的人要牛,金融监管者的能力应该跟猫一样,想犯规的人的能力应该跟老鼠一样,猫的能力应该超出老鼠。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什么出问题?一个根本的教训是,美国监管机构的能力低于美国华尔街人的能力。背后的原因又特别简单,因为美国监管机构,包括美联储的工资,远远低于华尔街的工资。
三、监管应该怎么跟进?
因此,我们要共同努力,做好新科技和新金融的监管。
第一,研究要跟上。
第二,要有一个监测的系统,整个系统要跟上。新基建里重要的一条应该是监测系统,新基建不仅是充电桩,超高压的输电网,也应该包括金融安全的监测系统。
第三,我建议现有的监管机构,应该成立相对独立的科技金融,或者是数字金融监管机构。为什么要相对独立呢?因为必须要和那些搞数字金融,跑第一线的人的能力匹配,不能落后太多。现有的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是非常能干的,很多都是博士、博士后,但你让他重新学互联网,重新学计算机,重新学人工智能,恐怕太难了。更重要的是,如果用现有的机构去监管,招不来新人。因为搞高科技和搞金融的人工资高得不得了。当然,业务上一定要积极配合。(本文据李稻葵11月27日在“北京金融安全论坛”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