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克服寒冷会“呼吸” 吉林有条“海绵大街”

2018年10月24日 10:53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乔金亮

  10月10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英俊镇英凯大街,中铁一局二公司的建设者们正冒雨在一座分离式立交桥上紧张地施工。“由于属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们采用‘海绵城市’的理念来修建道路,目前已成为吉林省最先大面积成型的海绵道路。”项目总工吴俊告诉记者。

  项目负责人张刘红说,所谓“海绵道路”,就是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缝隙透水砖、下沉式绿化带等技术手段,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由于东北特殊的自然环境,这种被称为“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建设难度大,在东北地区刚刚兴起。

  “这是中铁一局承建的二道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施工范围包括域内4个村庄,涵盖9条道路、8座桥梁、给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等。”在二道区副区长姚珺看来,按照“海绵城市”理念修建城市道路,最大好处是有助于解决城市内涝的难题。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建立起布局合理、体系完整的路网结构及水、电、气、热等供应体系,从而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建设新型社区,进而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记者随后到达项目一工区英泰大路工点,只见一条双向6车道的大路已然成型,现场已铺好沥青,砌上了绿化带。“这条路长5.47公里,是9条路中最长的一条。”负责一工区的安全总监张宵汉介绍。

  这时,有人现场做了一个试验,将一瓶矿泉水倒在人行道上,不到一分钟,水全部渗了下去。记者在上面踩了踩,脚下一点儿积水都没有。张刘红说,不同于别的地区,在东北冷寒地区建设海绵城市颇为不易,面临着雨后冻土的困难,道路要经受冻融50次的考验。

  为了建设海绵道路,建设者在行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计了一道1.5米宽的下沉式绿化带,用以吸收车道两侧的废水,减少人工对绿化带的洒水。同时,在两旁的人行道上,也贴有彩色透水的混凝土、透水砖。除了英泰大路,管段内其他8条路均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得到了吉林省海绵城市协会的肯定。

  “目前,9条道路中7条总计16.2公里已基本建成;5个地块已整理,剩余路、地块及附属工程正紧锣密鼓地组织施工,预计明年9月全部建成通车。”张刘红说。(经济日报 记者 乔金亮)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