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家大中型企业迁移突围 沈阳铁西区全面复苏 |
|
2005年04月11日 09:50 |
|
程刚 |
|
实行“腾笼换鸟”铁西开始突出重围
“过去,我们着眼于具体解决某家企业和某个产品的困境,而不是整体通盘考虑,一直收效不大。”中共沈阳市委书记张行湘对本报记者总结说。从2002年6月开始,沈阳市对铁西区开始了一场脱胎换骨式的改造。6月18日,新一届沈阳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将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二为一,对建设大路以北的企业实行“腾笼换鸟”,腾出城中心地区,用于发展房地产和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
在张行湘看来,“腾笼换鸟”模式意味着“钱从哪里来”等一系列难题有了破解之道。
沈阳市的具体做法是,将破败企业和高污染企业整体搬迁至开发区。腾出的城中心地区,大力实施种草植树,新修湖渠水面,等环境改变地价升值后,用出售土地的差价收益,解决原厂债务和职工安置问题。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企业机制转换,使新厂轻装上阵,并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
曾经闻名全国的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重型机械集团等,相继走上了搬迁之路。短短两年内,铁西区共有143家大中型企业迁往开发区。这些企业搬迁后出售的地块,使沈阳市获得了60多亿元的改造资金。“这些企业多年来闲置的500亿元资产,目前我们盘活了至少350亿元。”中共铁西区委副书记陈国强告诉记者。
拿到2004年全年的报表,黎明毛纺厂董事长张世利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年,该厂实现产值5000万元,全厂1000多名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2万元。“这一步太不容易了!”张世利感慨万千。要知道,就在两年前,由大型国有企业沈阳第一毛纺厂和第二毛纺厂重组而成的黎明毛纺厂还处于停产、工人无工资可开的绝境。当时的黎明毛纺厂想死都死不了,因为还拖欠着近两亿元的内外债务。
2002年年中,黎明毛纺厂、浙江新湖集团和铁西新区土地储备中心签署协议,将黎明毛纺厂18万平方米的地块和地上建筑,以每平方米700元出售给浙江新湖集团。前者获得了宝贵的1.16亿元现金补偿。
黎明毛纺厂所属的沈阳华岳纺织集团资产部部长范昆是这一历史转变的见证人。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开发区土地每平方米价格为200元,新盖11万平方米的厂房,土地成本只需2200万元。出售土地和新购土地之间每平方米有500元的差价收益,给拯救黎明毛纺厂留下了巨大的腾挪空间。
购地、盖厂房和购买前期设备,总共投入9300万元;用600多万元,解决了500多名职工的失业并轨,与企业脱离关系;另用600多万元,解决了部分长期拖欠的离退休职工生活费和职工工资、医疗费和集资款;后期投入购买设备、安装、调试等花费2000万元。“这让我们初步卸掉了困扰企业的沉重债务、冗员包袱,转换了管理机制,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全新的大型毛纺企业。”范昆说。
作为第一家整体搬迁的上规模企业,黎明毛纺厂是两年来铁西区140多家大中型国企突围的缩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