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特"走到"和"--几个片断折射出的深圳新变化 |
|
|
|
|
|
|
在深圳经济特区即将迎来25周年庆典之际,记者随新华社赴深圳报道组一同在深圳走了5天看了5天,其间所见与所闻众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几个片断……
◆一个港资老板的“乌托邦”
在深圳宝安区的一家工厂的宿舍里,记者看到这间宿舍顶上有两部吊扇,门口还有一部电话。宿舍里一位刚刚吃过饭正要午休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一个月能挣800多,感觉在这家工厂还不错,来了一年多了,准备继续做下去。
员工宿舍
这家工厂跟很多其他工厂一样,包吃包住。工厂的董事长说,这里许多工人能挣到900到上千元。
在这家工厂的图书室里,管理员是一位来自江西的小姑娘,她在别的工厂也做过,感觉这家工厂还不错。当记者开玩笑似的问她以后结婚了还会不会在这里做时,这位名叫林孟然的小姑娘笑着说,会看情况的。
图书室里的管理员
工厂里的图书室
在这个工厂里,记者还看到了公园、足球场、舞厅、电脑室,甚至还有党团支部。
工厂里的足球场
工厂里的党支部活动室
“我天天早上都在食堂里给他们打稀饭。”这家工厂的董事长承明说,“我知道员工需要什么。”
这位从大陆出生的香港老板,说他很明白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工厂里面党团、工会组织一应俱全,他甚至自称自己为“工厂总政委”。
“我希望人人脸上都有阳光,我就想营造一个我理想中的乌托邦。”承明说,“现在这样是从失败中总结了我悟出来的东西。”
承明1991年就从香港来深圳创业,但是1997年的时候破产了,尽管破产的原因有许多,但1998年当他重头再来的时候,他一改往日对待下属、工人非常强硬的作风,而是试着与员工平等相待,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考虑一些问题。承明说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让他受益匪浅,现在他的这个生产电机的工厂年销售额已经到了两亿元。
承明说像他这样的老板在宝安、在深圳已经越来越多了。 |
|
|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