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特"走到"和"--几个片断折射出的深圳新变化 |
|
|
|
|
|
|
◆一个只有三人编制的街道学校与每年一万名学员
一个三人编制的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一年却能培训上万名劳务工,几年间累计为企业输送了近6万名较高素质的实用人才,这是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惊人记录。他们的成功之道,也许这张图片上的这条挂在学校里的标语很能说明问题。
作为正处于工业转型期的深圳,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来完成。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现有大中型企业1200多家,其中以大洋工业园、福永高新园区为代表的众多国家级开发区已经吸纳了十几家世界500强企业。
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不仅仅是这些企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劳务工自身追求更高收入的迫切需要。“文化高一级,收入多一千”,这是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李祝明的一句形象之语。
福永万校开创了“校校合作”的培训模式,长期与内地学校合作,采取两种办法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培训。一是经短期培训后推荐就业,着重进行就业观念和适应在深圳打工的常识培训;二是让内地将近毕业和学生到成校实行“2+1”或“2.5+0.5”培训,成校联系企业一起对学生进行实训,学生进厂后可以马上上岗。
“我们不仅给本地企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还让大批的西部技校起死回生。”李祝明校长说。
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管林根介绍说,进城务工人员目前已占黄金赌城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从业人员总数的半数以上,其中85%以上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80%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培训。外来劳动力在深就业的有500多万人,平均文化程度较低,受过中专及以上教育的不到20%。
为了将来自四面八方的、分散型的劳务工打造成适合深圳产业发展需要的产业技能大军,深圳自“十五”以来,已投入20多亿元用于各级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建设。据统计,该市现有街道成人文化学校20所,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194家;现有政府组建的公共职业培训机构13家,高级技工学校1所,民办技校3所,社会力量举办的技能培训机构225家。目前全市共有相关培训机构194家,去年全市职业培训总量为220万人次,其中对劳务工的培训为176万人次,占培训总量的八成。
◆4块钱的合作医疗和全国最高的最低工资
王江月是龙岗布吉荣丰电器厂劳务工,不久前,她得了感冒,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医生给她开了两针先锋六号、一支地塞米松针,还有两天服用量的阿莫西林、扑而敏、穿心莲,自己却只花了7元钱。王江月说,“每个月我自己交4元钱就能看门诊,还能管住院,真的是很实惠。”
王江月只是深圳市66万纳入合作医疗的劳务工之一。深圳市今年2月23日正式颁布了《深圳市劳务工合作医疗试点办法》,通过互助合作的形式解决劳务工最基本的医疗保障问题。首批试点范围限定在布吉、龙岗、龙华和沙井4个街道办辖区内的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及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务工。缴费标准为每人每月12元,其中用人单位缴交8元,个人缴交4元。在资金分配上,6元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用,5元用于支付住院医疗费用,1元用于调剂。门诊费用由医院包干使用,住院费用由社保机构统一管理,调剂金全市统一调剂使用。合作医疗药品目录为900种药品,基本能满足劳务工疾病诊疗需要。
“合作医疗不仅劳务工欢迎,企业也非常欢迎”,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管林根说。这是因为过去企业给员工上医保要每人交15.1元,而现在只用交8块钱就能解决问题了。
“更为重要的是,合作医疗目前来看收支是平衡的,证明了这项制度的可行性。”管林根局长非常自豪地说。
深圳将争取今年的参保人数超过100万,并准备明年在全市推开,使全市500万劳务工都能享有医疗保障。
不仅仅是医保,据管林根局长介绍,经过近20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深圳已基本建立了覆盖户籍人口和外来劳务工的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外来劳务工与户籍人口在政策上基本一致,实现了四个统一: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征收,统一待遇。逐步将外来劳务工纳入全市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并实行外来劳务工工伤保险制度。
除了社会保障,深圳市2005年大幅提高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刚颁布的最低工资标准,特区内由610元/月提高到690元/月,月工资增长13.1%;特区外由480元/月提高到580元/月,月工资增长20.8%。
“这在全国是最高的。”管林根说。
◆建设和谐深圳工程与深圳未来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天下之先没有穷尽,深圳应该在“特”字上做出与时俱进的新篇章。他认为,现在特区的新内涵应该是,从依靠“特殊政策”发展的地区转换成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和特别能创新的地区。
深圳的改革者们已经在为新的创新而探索。
“市场作为一个杠杆,不仅调节经济资源还调节社会资源,我们需要市场经济,但不能要市场社会。”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市场经济倡导的是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市场社会”是这样一种社会,市场强人和财富巨人成为社会敬仰的英雄,而市场的弱者难以享受文明进步的成果。“就会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而和谐社会追求的是平衡意识与安全意识。”乐正说。
深圳市社科院正在进行一场关系到深圳未来发展之路的重大创新工程,这就是建设和谐深圳的社会创新工程。为此,他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深圳社科院对建设和谐深圳的方方面面进行阐述,提出了“一个评价体系”、“四大和谐网络”和“五大创新工程”。
一个评价体系是指“和谐深圳评价体系”,它由一套客观统计指标和两套主观评价问卷组成。四大和谐网络是指“社会安全网”、“对话协商网”、“诚信关爱网”和“生态文明网”。五大创新工程是“和谐政府工程”、“和谐企业工程’、“和谐非政府组织工程”、“和谐社区工程”和“和谐家庭工程”。它共同构成和谐深圳的五个基础支撑点。
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索,深圳还开始了实际的行动。
深圳市着手修订了原来的“现代化”指标:以登记失业率、人均公共馆藏图书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等指标来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人”身上的体现;以高峰时段城市平均车速、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公共交通分担率、社会服务英语普及率等指标来反映城市功能对“人”的服务;以每平方公里土地生产总值、绿化覆盖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等指标来衡量“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百人电话用户数”、“广播电视覆盖率”、“城镇居民千户拥有电脑数”、“千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等指标则被删除了。专家分析指出,深圳作为一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应当提倡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不是用电越多、私家车越多、人均住房面积越大就越现代化,而是节能水平越高、公交分担率越高、居住环境越舒适、空气质量越好,才是“现代化”追求的目标。
“现代化应该不光是GDP的增长,还应该包括人居、生态、文化娱乐等老百姓切身感受的东西。”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沈毅说。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未来的深圳进行了描述:充满活力的深圳、公平正义的深圳、诚信友爱的深圳、安定有序的深圳、民主法治的深圳、人与自然和谐的深圳。
(文/新华网记者李南玲荣忠霞图/荣忠霞) |
|
|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