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斩茅台”凸现市场价值的归真效应
关注黄金赌城娱乐市场酒行业的人们,一定会铭记2012年的岁尾。因为,以塑化剂事件为标志,白酒市场结束了连续十年的增长势头;
然而,关注历史的人们,也许会更加愿意把白酒市场的际遇和中共十八大之后的政治格局相联系。因为,这一时期,中央出台了“八条规定”,随后各地纷纷出台禁酒令,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疲态立现。仅中央军委发布禁酒令的第二天,茅台股票就缩水100多亿元。
接下来是茅台酒的一路走低和茅台酒厂的价格坚守;
再下来是发改委约谈,茅台撤销限价令;
然后,是1958年的茅台酒从每瓶145万元跌到55万元。业内预估53度飞天茅台将跌破1000元。
——从2300元到跌破1000元,茅台被实实在在地拦腰一刀。
有人说,是政府反垄断使茅台不敢坚守价格,也有人说是塑化剂风波开始发酵。
一位熟谙经济走向的专家却一语中的:这是市场价值归真的效应。
白酒辉煌10年成一梦
资料显示,白酒股投资的兴起始于2003年。在此之前,购买白酒股的机构少之又少。2000年,尽管五粮液上市两年,水井坊上市三年,但当年底,仅有华夏行业精选和国泰中小盘两只基金购买了ST皇台,机构投资者的目光还没有落到白酒股上。
然而,到了2011年底,持有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的基金分别有316只、306只和212只。2003年,这样的数据是30只、32只和1只。当时基金对3只白酒股的持股市值不到1.3亿元,目前已经超过136亿元。
而今天,在“股市十年涨幅为零”的背景下,白酒股在A股市场鹤立鸡群:一个行业所有股票出现惊人的涨幅,在整个A股所有板块中绝无仅有。以茅台为例,2002年购买茅台的机构为零,2004年飙升至63家,2006年翻一倍到140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弱周期的白酒股更是成为机构的避风港。2008年购买茅台的机构达到195家,2011年底,这样的机构达到的365家,持股市值高达369.34亿元。如今,茅台复权价约为1200元/股,市值超过2500亿元。
酒价的高企带来了白酒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荣光。2011年,规模以上白酒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46.67亿元,同比增长40.25%;实现利润总额571.59亿元,同比增长51.91%。在同期上证指数下挫近10%的情况下,白酒类股票涨幅约20%。
当然,市场的变化早早超过了“规划”。据《黄金赌城娱乐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比“十一五”末增长8%;可刚到2011年,也就是“十二五”的第二年,白酒产量就达1025.6万千升,同比增长30.70%。
数据显示,和2011年的产量相比,消费量远远落后。但是酒企在2012年仍高歌猛进,在资本市场日进斗金式的增长中,很多大酒企提出了“千亿计划”,中型酒企则提出“百亿计划”。
然而,在2012与2013年交汇处,黄金赌城娱乐市场的白酒军团来了一次大溃退。
资本也开始用脚投票,塑化剂风波在短短几天时间使得整个白酒板块市值损失就超过1000亿元。有人形容,塑化剂就好像一口“铡刀”悬在白酒企业的头上,有人甚至称,是塑化剂终结了白酒的黄金十年。
茅台们的美好时光如何继续
这几年,各种限令屡见不鲜。关于房子,中央政府既有限价令,又有限购令。但是,这两限一直都存有不同的声音。然而,此次的限酒令却一片掌声。究其原因,限房是对市场的干预,难免有人拿市场规律说事。而限酒令是党政军自己的事,老百姓自然叫好。
有酒企称三公消费所占的比重甚微,甚至不超过营收的5%,但当《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逐条写明,接待工作不安排宴请、不喝酒之后,白酒类股票一夜惨绿,仅茅台股票就缩水100多亿元。军委用实际行动告诉全国人民,部队是保家卫国的生力军,绝不是拉动白酒消费的生力军。各地的禁酒令也昭示:政府部门是用来为纳税人服务的,绝不是用来请客送礼、大吃二喝的。
历史告诉我们,酒文化从来都不是简单孤立的文化现象。在山东枣庄及河南的一些地区,至今流传“端酒”的风俗,即自己不喝,只端给客人喝。细问原委,是困难时期的紧缺经济造成的。这说明,酒风气也往往和社会现实相关联
然而,酒市场的兴旺发达,也不能完全与经济繁荣简单地画等号。记得一段时间,酒桌上流行几句酒嗑:酒风就是党风,酒德就是官德,酒品就是人品。尽管是醉眼迷离时的一种宣泄,也不能不令人心生忧虑。《战国策》中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做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史记·殷本纪》:“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讲诉纣王荒淫无度,最后亡国。倒是为大禹的远见做了注脚。
不管酒企承认与否,来自全国党政军机关的“禁酒令”给酒的市场带来的绝不是利好的消息。即使发改委不约谈,酒企不撤销限价令,茅台们的盛宴也难以为继了。
以茅台为例,如果把社会风气和茅台酒的畅销直接挂钩,未免让茅台人高声喊冤。但是,一位花大价钱囤积茅台的开发商就曾断言,就眼前的社会风气,茅台酒是供不应求,不可能跌价。事实上,这些年茅台尽享三公消费以及其他不为百姓称道的消费的红利,也不能不说其成长的道路上汲取了不少纳税人的营养。
茅台当重新客观审视自己的市场定位与口碑价值。作为一家全民投资的老牌酒企,茅台经常因“申报奢侈品资格”、“售价飙涨”、“反垄断调查”等新闻而现身,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却鲜见其提及反哺社会之声,由此暴露出当前国企重视盈利推广、淡漠履行社会责任的弊病。
一位新闻界同行告诉记者,十年前,他给当时的茅台老板打电话,询问80年陈酿是否真实,还没等把话说完,电话那端就啪地摔断了。可见茅台酒是何等地霸气。联想茅台养肝、治糖尿病的违规宣传,独占“国酒”商标惹恼同行,以及面对市场上“80%以上是假茅台”的不作为,等等,这个一向自称国酒的企业倒确实要对自身的品牌危机进行一次系统考量了。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