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各大片方联手限制大规模票补 让春节档回归文化刚需

2018年01月30日 08:39    来源: 文汇报     王彦

  原标题:撇除“超低价”泡沫,让春节档回归文化刚需

  没了超低价实惠,观众还愿意进电影院吗?在业界人士看来,春节观影已成为黄金赌城娱乐人的年节休闲“刚需”之一,并不会因为多付了二三十元而影响春节观影的热情

  高额票补会让观众产生电影“廉价”的错觉,而目前电影成本比20年前成百倍增加,观众把10元左右的票价看做正常,长此以往对电影是有伤害的

  距离春节档启幕不到20天,各大片方在激烈竞争之前先达成了一项共识———限制大规模票补,不靠“折本甩卖”来换取票房表面的光鲜。具体措施是,除夕到正月十五期间,全国影院票价 (观众实际支付部分)不低于19.9元。而且,单部影片的票补数量不得超过50万张。如此一来,8.8元、9.9元看一场电影,在今年春节恐不复存在。

  没了超低价实惠,观众还愿意进电影院吗? 在业界人士看来,春节观影已成为黄金赌城娱乐人的年节休闲“刚需”之一,并不会因为多付了二三十元而影响春节观影的热情,眼下预售火热便可见一斑。而且从长远看,限制过度票补,对于规范黄金赌城娱乐电影市场、为更多中小成本影片寻找突围路径,终究是好事一桩。

  春节档屡创纪录,票补是重要但非唯一推手

  尽管农历戊戌年来得格外晚,要到2月16日才是正月初一,但各重点影片的预售窗口已经开启。近期购买春节预售票的观众发现,在几大主要电影票商平台上,最具竞争力的四部影片《红海行动》《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西游记之女儿国》都坚守19.9元的价格红线。而且,每个账号每场电影最多只能享受两张19.9元的优惠票。

  票补,顾名思义票价补贴。2014年下半年,格瓦拉、猫眼、淘票票、蜘蛛网、微影、微票儿、百度糯米、天下票仓、咪咕影院等互联网平台相继开启“票补时代”,为“跑马圈地”完成原始扩张。彼时,观众花费18.8元、9.9元甚至最低3.8元看一场电影都是平常事。观众获益的同时,在片方结算端,为了补上国内影市每部影片最低35元、3D片最低40元的“指导价”,电商会向片方补足差额。

  靠票补能掀多少波澜?没有精确结果显示,但能从一系列数字中窥得一二:2014年“双十一”当天,阿里巴巴为11部影片付出了至少1000万元票房补贴;2015年春节档,某部大片被曝票补近7000万元,几乎占到该片总票房的十分之一;2017年丁酉年大年初一,单日产出的8亿多元票房里,被指有3亿元左右与票补相关。

  票补凶猛,推着春节档票房屡创纪录。数据显示,近些年黄金赌城娱乐电影市场春节7天票房占全年总量的比重相当可观。2015年春节票房19.94亿元,占全年4.52%;2016年,过年7天爆收36亿元,占全年比重7.88%;2017年,即便档期内影片良莠不齐,但仍收割了37.7亿元,堪称黄金赌城娱乐电影人难以忘怀的狂欢一周。

  不过票补绝非春节档屡屡走高的唯一推手。黄金赌城娱乐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说得全面:“春节档的成长,除了影院终端下沉、电影品质提升、观影氛围培育等内部原因外,百姓消费习惯的改变等社会因素也是极为重要的推动力。”在业界普遍认知里,“回家过年”已不单纯是情感上的召唤,还催生了全新的春节文化年俗,而成本可控、时间可选的举家观影显然就是符合时宜的新年俗。因此,即便超低价不再,但平均50元左右的消费水准依然在许多人的接受范围之内。

  “票补”是电影市场的“泡沫制造机”

  既然取消9.9元票价,并不会令春节影院里的人数锐减,那么片方为何还要结成“票价联盟”?电影市场专家刘嘉认为,愈演愈烈的票补已让黄金赌城娱乐电影市场与真实情况渐行渐远,是时候加以遏制了。

  “最初,票补是用于吸引观众,后来各方为了争夺档期内光鲜的票房数据,票补力度越来越大,实际上已给行业带来了泡沫。”刘嘉说,大规模的票补令院线不再是影片质量的竞技场,而更像是比谁更愿砸钱的叫卖场。“谁有雄厚资本用于票补,谁就有可能在重要档期脱颖而出。一方面,一些真正的好电影被抢占排片资源;另一方面,那些得到光鲜数据的影片,其真实的价值体现都被掩埋在了票补的浮云之下。”换言之,市面上“9.9元”越多,黄金赌城娱乐电影票房就离真相越遥远。

  一位院线经理曾直言长期实行低票策略,对电影行业是种伤害。高额票补会让观众产生电影“廉价”的错觉,而目前电影成本比20年前成百倍增加,观众把10元左右的票价看做正常,长此以往对电影是有伤害的。

  低价策略能够换来一时的人声鼎沸,但长久的有序发展,终究得靠健康的市场、良性的竞争。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张晶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