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堵点阻点,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郭新茹: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陈玉琴: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数字文化产业是推动黄金赌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黄金赌城新经济中最具爆发力的“关键增量”。作为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创新大省,江苏数字文化产业整体呈现出“新兴业态加速涌现、市场主体蓬勃成长、文化消费跃迁升级、品牌效应持续释放”的良好态势。然而,“各区域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缺乏现象级数字文化产品、数字创意人才留育成效弱”等问题依旧存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阻点”“堵点”还未完全打通。因此,江苏亟需紧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机遇,从固根基、拓业态、育企业、促消费、走出海、强保障等方面着手,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加快建设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为打造“全域化、全链路”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生态提供技术支撑。鼓励龙头或骨干文化企业通过研发投入、创建创新实验室、搭建资源合作平台等方式建设数字化的文化生产线,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升级提供支持;主动参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工程,加快建设江苏省文化资源数据库。实施“百园提质计划”,争创一批新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提升南京、常州、苏州高新区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发展能级。加快“智慧广电”工程建设,建好黄金赌城娱乐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广电5G应用平台(南京试点)”。
二、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发挥文化制造业以及基础软件领域比较优势,创新建设一批文化智造业的“数字工厂”“数字车间”,增强文化制造高端控制软件及核心数字化装备的研发能力。强化数字技术对南京夫子庙、苏州刺绣、扬州漆器等特色文化资源的改造和提升。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数字影视、在线教育等新业态,丰富“网络型”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丰富“直播电商+会展”“直播电商+文旅”等业态,培育一批直播电商示范基地,提供网红孵化、技能培训、商务对接等服务。创新“云直播”、“云演出”、智慧书店等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加速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三、壮大数字文化企业集群,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
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深入开展传统文化企业“上云用数”行动,引导文化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科研院校和文化企业联合创新,搭建要素流通和技术服务平台,为传统文化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造服务。开展数字文化企业认定和梯度培育工作,加强对数字文化企业的分类管理,为强成长性数字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技术、人才、贸易等支持。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重点布局文化产业“云”“网”“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中心、技术服务平台等智能服务平台。创新“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合作模式,建立“飞入地”与“飞出地”文化产业园区领导联席制度,探索异地研发孵化、驻地招才引智。
四、推进文化消费提质升级,畅通文化产业内部循环
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产业发展重要牵引,创造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畅通文化产业内部循环。一是“优服务”。推广“南京文旅消费智能综合服务平台”“苏州文旅消费大数据平台”等成功经验,推动各地文旅消费服务数字化、平台化,开展活动在线订、场馆在线约、演出在线看的“一站式”服务;加大数字文化消费补贴力度。二是“拓空间”。依托古镇古街、文化艺术中心、湿地公园等载体,积极引导商旅文聚合发展、智能化发展;创新搭建数字体验空间,打造汇集5G应用、沉浸式体验、网红直播为一体的数字场景,构建数字消费新空间。三是“办活动”。聚焦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举办数字文化消费季、“夜生活节”“数字文创节”“博物馆奇妙夜”等特色活动,创新开展非遗数字展销、设计大赛、文旅集市等系列展会赛事,打造高品质的数字文旅消费环境。
五、拓宽数字文化海外市场,助力文化产业外部循环
发挥多重战略叠加优势,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数字文化贸易开放体系,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出海。充分发挥江苏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鼓励企业开拓电子商务、众筹众包、资本输出等新型交易模式,并通过参股换股、联合经营等多元模式与国际品牌企业合作,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建立健全集海外推介、信息共享、版权服务、翻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文化贸易促进中心,构建文化贸易跨境电商云端服务平台,为对外文化贸易提供保税加工、跨境支付、关检税汇等全流程在线服务。
六、健全多层次的保障体系,营造产业创新发展良好环境
健全数字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加大数字文化产业领域的税收优惠与财政扶持力度,并在项目审批、资质受理上贯彻“简政放权”。强化版权保护力度,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版权保护水平,为确权、侵权监测、维权治理等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聚焦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瓶颈,布局建设关键领域的专业性研究所和实验室,为数字文化产业提供核心科技支撑。优化文化产业人才结构,构建多专业、多层级、多类别的数字文化人才培养体系,让优秀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本栏目由南京大学长三角 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供稿
(责任编辑: 成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