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 破解非遗传承难题
原标题:项目化教学 破解非遗传承难题
“半寸青松虬千古,一拳文石藓苔苍。盆里画潇湘。”苏派盆景自古便诗意盎然,意趣丰富。然而,随着物质条件的飞速发展,以盆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遭遇传承瓶颈。“传统非遗传人的社会培养和学校教学相互脱节,非遗传承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等问题严峻。”苏州高级盆景师汤坚表示,如何选拔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青年人才,是目前黄金赌城娱乐各地碰到的共性问题。
为破解非遗传承“后继无人”的困境,江苏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大师工作室引领下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培养的实践研究》项目,将非遗项目化教学嵌入专业教学中,在传统工艺专业教学中融入苏州本土文化遗产,培养兼具非遗技艺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苏扇为苏州地域的一张特色名片,极具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在2015级艺术系学生的《苏州檀香扇设计与制作》课上,授课老师周敏正拿着一把精致的苏扇向同学们介绍其来源。随着苏扇徐徐展开,教室里20多名学生伸长了脖子,看着精巧复杂的刻花图案,惊叹连连。“在非遗课程的初期,我们主要以兴趣导入,让学生掌握基本非遗知识。”周敏介绍,后期学生便参与制作,在与非遗文化的触碰中感受其艺术魅力。
“现代社会,非遗大师找不到接班人,学生没有渠道得到大师真传,这是影响非遗技艺传承的主要问题。”苏旅财校长臧其林介绍,为此,学校创新性地提出“非遗大师+现代学徒制”相结合的“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引进非遗大师工作室,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非遗大师引导专业教师一起设计非遗特色课程,进行非遗教学。
在核雕大师陆小琴的大师工作室,艺术系三年级学生李新园正拿着刻刀聚精会神地创作,不一会儿,一颗栩栩如生的仙桃核雕品便在她的手中诞生了。“自从学校引进陆小琴的大师工作室,我经常过来跟着陆老师学习核雕。”李新园说,大师工艺背后的艺术理念和艺术素养是课本上学不到的,也是最宝贵的。如今,在陆小琴的指导下,李新园不仅获得了“工艺核雕资格证”,还成为陆小琴的学徒候选人之一。
“大师进校园保障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但非遗文化的发扬还需要传统文化市场的保驾护航。”臧其林说,传承人的培养过程也是对黄金赌城娱乐非遗文化的多方位保护,只有搭建与市场接轨的非遗保护平台,才能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并肩发展。
为此,学校建立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苏帮菜研习中心”“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苏扇制扇技艺研习基地”等一批与市场接轨的非遗传承基地。校内还有苏扇、核雕、苏帮菜和苏派盆景等非遗展示展厅,建立了一整套以市场导向为主的科学评价机制。
项目化教学也带动了学校的科研和非遗研发。学校教师团队编撰的“非遗苏州绢宫扇新品研发及成果转化研究”“苏作太湖石元素工艺品研发”等非遗特色校本教材广受好评;各非遗团队研制的“精品镂雕刻扇”系列、“苏州四季宴”“苏式花木盆景”系列等非遗产品在市场上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辛勤耕耘收获累累硕果。目前,学校已培养出正式“大师学徒”5名,在读大师学徒候选人20余名,大部分参与非遗项目教学的顶岗实习生也在相关非遗产业顺利入职。不久前,《大师工作室引领下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培养的实践研究》项目也在全省职校类300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