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采芝斋”“稻香村”:以原味寄托乡思、绵延情韵

2018年02月12日 11:13    来源:新华社    刘巍巍、高健钧、陈旭

  原标题:“采芝斋”“稻香村”:以原味寄托乡思、绵延情韵

  “小时候,松子糖是邻家大哥哥手里给的希望;背上行囊,松子糖是放不下的故乡……”春节将近,前来苏州采芝斋观前总店买年货的陈秀珍老人,发出“诗意”感慨。

  陈秀珍66岁,是土生土长苏州人,年轻时也曾离开故乡。“漂泊在外的日子里,每到年前,总要想方设法托人带回采芝斋的小零嘴儿吃上几口,感到这样才算是过年。”

  老人的一席话,说出了苏州人的采芝斋情怀。采芝斋创办于清同治9年(公元1870年),主营苏式糖果。148年来,一代代采芝斋人活态传承手工技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在时光中寄托着苏州人的乡思、慰藉着游子的乡愁。

  在游人络绎不绝的观前街,古拙苍遒的“采芝斋”三个大字有着特别历史感。古典园林风格的店堂里,身着大红唐装的营业员穿梭忙碌,柜台前挤满了前来选购年货的顾客。

  “蛋黄花生、丁果糖、黑芝麻切片、南瓜子酥、花生酥、花生紫 薯酥……”香港游客叶惠文买了一袋又一袋,他说:“这是一种传统文化体验。”

  采芝斋因传统工艺而兴,时至今日,不能忘却的是传统。成立苏式糖果技艺领导小组,划拨专项资金用于非遗技艺恢复挖掘、研究开发,让传承人享受特殊待遇,建立传承人教授模式……采芝斋用一系列举措让百年工艺重现生机,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

  为让传统技艺走近现代生活,采芝斋在店内专辟30平方米“透明车间”,熬糖、冷却、成型、切割……顾客得以亲见松仁粽子糖等制作全过程。采芝斋车间主任朱红星是第四代传承人,今年58岁,1979年进入采芝斋学艺。“最需要把控火候的是熬糖,熬完都要亲尝一下,用牙齿咬一下硬度,一响、二响还是三响,响声到位了,熬制才到位,我现在是满口蛀牙。”朱师傅笑称,“没办法,这是职业病。”

  “将镇店之宝苏式糖果技艺展示出来,让孩子们感受和了解,这是对传统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为老字号采芝斋‘打CALL’。”一位叫杨瑶的女士一边用手机录影,一边亲自为女儿讲解。

  记者了解,采芝斋今年还首次举办“苏式年货节”,引进现代营销模式,推出苏式糖果、糕点、炒货、蜜饯等300余个品种的特色年货及“花开富贵”“全家福”等畅销礼盒,并设立100万元推广专项基金,销量约比平时增长10倍以上。

  “采万物灵芝,溶百年珍味。”苏州采芝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储敏慧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是希望通过采芝斋的小吃,形成一种民族文化记忆。”

  始建于1895年的北京稻香村,是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深受北京人及各地游客喜爱。多年来,北京稻香村人致力于绵延传统记忆、留住原有风味。

  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程文花介绍,北京稻香村现已成功恢复“京八件”“状元饼”“巧果”“重阳花糕”“五毒饼”等多种一度消失的传统食品,同时将传统食品文化融会贯通到生产、销售的重要环节。根据黄金赌城传统饮食文化中注重“四时”“五味搭配”等,北京稻香村还推出了“立春咬春卷”“立夏陈皮饼”“立秋肘子”“大寒消寒糕”等与24个节气对应的产品。

  58岁的刘国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稻香村的点心是他青少年时期最美好的记忆。

  “七八十年代那可是奢侈品,虽然只有两块多钱一盒,但那时收入低,平时很难吃到;现在还是那个味,但产品可是丰富了不少。”刘国栋说。

  如今,在前门大街、后海、西单、北京站、北京西站,甚至首都机场T3航站楼等地标场所,抬眼可见北京稻香村专营店铺。

  记者在稻香村西单店看到,顾客人头攒动,以外地游客居多。

  “这是北京有名的特产,买回去给大家尝尝。”手里拎着两大盒京八件的哈尔滨游客张女士说。

  程文花介绍,“京八件”源于宫廷御膳房,是八种形状、口味不同的糕点,是极富北京特色的年节食品。同时,“八件”也是取吉利数字,博新年彩头,“京八件”的彩头不仅仅在数字上,还有福字饼、禄字饼、寿字饼、喜字饼等各种与年节相关的吉言美语,因此,“京八件”成功恢复上市后,特受顾客青睐。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