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化产业转型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
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北京2月26日讯 日前,洛阳市印发《洛阳市文化产业转型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洛阳市将建成18个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壮大一批龙头文化企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8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达到5%。
《行动计划》明确园区建设以龙头企业培育目标。结合洛阳市各县(市、区)基本情况,明确了园区建设的主要方向和目标,鼓励利用闲置工业厂房、老旧建筑等,围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牡丹文化等具有市场引领性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地方特色产业,高起点建设文化艺术、工业遗产、特色产业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园区,到2020年,各县(市、区)建成1—2个文化产业园区,每个园区入驻“三上”文化企业20家以上,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推动地方新增龙头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每个县(市、区)新增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文化企业1家以上,新增“三上”文化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成为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投资消费协同政策。结合全市“964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和文化传承创新体系重大专项重点项目,谋划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强度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此外,《行动计划》还指出要完善文化+融合发展政策。实施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农业、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政策,深化文化内涵,推进文化创意领域众创空间发展的扶持政策,引导各类众创空间为创业创新主体提供投融资、知识产权、品牌打造等服务。
以下为政策全文: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洛阳市文化产业转型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洛政办〔2018〕1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文化产业转型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2月12日
以下为《行动计划》全文:
洛阳市文化产业转型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工作部署,推动全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决胜全面小康、开启洛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根据《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三五”时期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规划纲要》《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等,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
文化产业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又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幸福产业。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等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挖掘利用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地方文化品牌打造得更响亮;有利于倡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和质量;有利于构建结构合理、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融合创新协调发展。通过文化产业持续转型提升,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在新时代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黄金城赌城娱乐:新时代黄金赌城娱乐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定文化自信,紧紧围绕全市“9+2”工作布局,以构建文化传承体系为引领,以重大专项为支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文化+”为载体,以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为动力,抓重点,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强弱项,发展壮大龙头文化企业;补短板,推动文化产业总量持续增长,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形成实力强大、特色突出、创新强劲、保障有力的局面,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8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达到5%。
——集约化水平持续提升。产业实现更强集聚,建成一批综合效益好的文化产业园区,到2020年,建成文化产业园区18个以上,实现年营业收入180亿元以上。
——规模化水平持续提升。培育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文化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更加强劲,到2020年,6家国有文化企业龙头作用更加凸显,新增“三上”文化企业170家以上,实现年营业收入150亿元以上。
——品牌化水平持续提升。黄金赌城娱乐洛阳牡丹文化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会展品牌,形成“洛阳礼物”等一批特色文化产品和原创品牌,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扩大。
二、主要任务
(一)建园区、扩规模,优化发展格局
1.推动产业集聚。各县(市、区)依托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突出差异化、错位化,突出资源优势、区域特色,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引导支持文化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建设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文化产业园区,实现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到2020年,各县(市、区)建成1—2个文化产业园区,每个园区入驻“三上”文化企业20家以上,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
2.持续改进提升。鼓励利用闲置工业厂房、老旧建筑等,高起点建设文化艺术、工业遗产、特色产业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大北门文化创意产业园、博艺文化创意产业园、里外文化产业园等的提升,成为吸纳项目、孵化企业、技术研发、创业创新的平台,打造产城融合新亮点。提升龙门文化旅游园区、孟津牡丹文化产业园区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效益内涵,培育发展国家、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强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规范管理和绩效评价。到2020年,全市拥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个以上,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个以上。
3.实现合作发展。围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牡丹文化等具有市场引领性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地方特色产业,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引进国内外文旅、影视动漫、演艺、数字文化、创意设计等知名文化企业、文化创意团队到洛阳创业发展,规划建设隋唐正平坊文化创意园、传奇影业影视产业园。
责任单位:市文改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发展改革委、旅游发展委、工业信息化委、金融办、城乡规划局、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强龙头、添总量,厚植竞争优势
1.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骨干文化企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形成核心竞争新优势。鼓励支持产业关联度高的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联合重组,引导非文化领域的龙头企业布局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洛阳旅发集团、洛阳日报报业集团、龙门旅游集团等龙头文化企业,提升规模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组建成立洛阳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发展有限公司、洛阳广电传媒集团、洛阳文化演艺集团,增强发展活力实力,引导支持其进入全市文化产业统计库,成为带动全市文化产业提质倍增的主力军。支持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等民营文化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扶持一批“专、精、特、新”小微文化企业。发挥基层基础优势,培育发展一批“小而美”“小而优”文化企业。遴选规模大、实力强、经营好,体现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的示范性文化企业成为国家、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到2020年,全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以上,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以上,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家以上。
2.培育县区新增长点。推动地方新增龙头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新增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文化企业1家以上,发挥其在创意研发、品牌培育、市场推广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地方新增“三上”文化企业培育入库,采取奖励、整合等措施,深挖存量、补齐增量,摸清家底、应统尽统,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新增“三上”文化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成为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一是偃师市、孟津县、涧西区、西工区、洛龙区等县区,着力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厚植发展活力动力,切实增强整体实力,每个县区培育核心竞争力强、新增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文化企业3家以上,每个县区新增“三上”文化企业15家以上并入“三上”文化产业法人库。二是洛宁县、伊川县、宜阳县、栾川县、新安县、老城区等县区,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形成“三上”文化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态势,每个县区培育核心竞争力强、新增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文化企业2家以上,每个县区新增“三上”文化企业10家以上并入“三上”文化产业法人库。三是汝阳县、嵩县、瀍河区、吉利区、高新区、伊滨区、龙门园区等县区,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等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不断增加销售收入,实现更多“三下”变为“三上”文化企业,每个县区培育核心竞争力强、新增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文化企业1家以上,每个县区新增“三上”文化企业5家以上并入“三上”文化产业法人库。
责任单位:市文改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发展改革委、旅游发展委、工业信息化委、金融办、统计局、洛阳日报社、洛阳广播电视台、洛阳旅发集团,各县(市、区)政府
(三)增投资、扩消费,实现协同拉动
1.投资建设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结合全市“964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和文化传承创新体系重大专项重点项目,谋划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强度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一是围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洛阳段和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设伏羲文化产业园、华夏根文化博物馆和“根在河洛”文化主题园。围绕项目建设提升,规划建设文创产业园和文艺创作中心,引进文创企业入驻,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演艺体验项目,推动文化交流合作。二是围绕提升洛阳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和洛阳国际会展中心。三是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龙门园区大唐古镇、铜工业文化旅游双创园等,谋划建设涧西区苏式文化风情街等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建设牡丹小镇、青铜小镇、三彩小镇等,完善提升爱和小镇、西泰山风情小镇、魏坡古村落、倒盏民俗文化村发展水平。
2.持续扩大文化消费。一是需求侧精准激励。围绕推进提升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深度融合互联网+,建设全市文化消费综合信息平台。实施文化惠民消费券补贴,通过积分奖励、财政补贴、优惠折扣等方式,引导鼓励观影、欣赏演艺、购买文创产品、参与乡村文化旅游、娱乐健身等文化消费。引导文化企业搜集、分析居民文化需求喜好,采取个性化定制、精准营销、网络共享等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提升工艺美术、演艺、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生产优质、多样、个性的文化产品,推动供给质量不断提升、供给结构不断优化、供给效率不断提高,成为扩大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围绕“千企万品”,成立全市文化消费联盟,实施电影、图书、演艺、文创、文化旅游、文体、公共文化服务、艺术和社科知识普及等项目板块,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文化消费数量水平。支持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剧院等举办文化展览、讲座培训、读书交流、文艺演出等活动,引导居民形成文化消费习惯。通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文化大集、文化惠民消费月(季)、文化消费品牌榜、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的开展、深入有效的宣传和惠民政策等,撬动亿元以上文化消费。
责任单位:市文化传承创新体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四)促融合、推双创,激发创新活力
1.推动融合发展。一是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文化时尚游、都市风情游、乡村文化旅游等,提升文化创意内涵,增强产品特色,拓展二次消费,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发展“互联网+文化+旅游”,推动文化旅游园区转型升级,擦亮历史文化游、山水游、生态游、全域游等文化旅游品牌,实现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开发旅游演艺、特色活动、休闲养生度假、游学、创意体验等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推出名城解读、文化讲堂、工艺表演等文化体验类项目,提高洛阳文化旅游产品消费规模水平。二是实施文化+科技。结合洛阳高新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与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建设,出台扶持政策,促进文化科技创新资源与要素相互衔接、协同创新,培育发展影视、工艺美术、动漫游戏、软件开发、设计等产业,着力发展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数字文化企业,使之成为带动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亮点。鼓励支持文化企业挖掘河洛文化、牡丹文化、古都文化等文化资源,以创意为核心,将智能、数字等现代先进技术融入创作、生产、营销全过程。实施网络视听、网络阅读、网络游戏、网络休闲娱乐等项目,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网络传播。三是实施文化+农业。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创意工作室等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意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文化旅游的创意设计,建设集农耕体验、田园风光、教育展示、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创意园区。四是实施文化+体育。建设伊滨区万安山、宜阳香麓山体育小镇、孟津小浪底户外运动主题公园、嵩县白云山自驾游营地、栾川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汝阳西泰山自驾游营地等体育文化运动休闲小镇基地,扶持气排球、柔力球、门球、健身、滑雪、漂流等特色体育文化运动休闲项目发展,培育体育文化休闲龙头企业20家、品牌赛事2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8个。
2.推动创业创新。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文创科技园等,开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建设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全要素、开放式文化众创空间和服务平台,形成创新创业合力汇聚、活力迸发的局面。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发展,引导支持文化企业开展内容、技术、模式和业态创新。出台推进文化创意领域众创空间发展的扶持政策,引导各类众创空间为创业创新主体提供投融资、知识产权、品牌打造等服务,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推进创新创意成果的产业化,营造充满活力的众创环境。通过市场化途径,大力引进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团队)、文化创客等来洛创业。鼓励高校文创人才(团队)通过带技术、带项目等形式创业,给予工商注册、创业资助、税收优惠等支持。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旅游发展委、农业局、体育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人才办,各县(市、区)政府
(五)塑品牌、拓市场,扩大社会影响
1.培育产品品牌。鼓励支持各县(市、区)结合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实施“一地(县区、镇、村)一品”战略,打造牡丹文化旅游品牌、工业文化旅游品牌等产品品牌。鼓励支持文化企业开发系列化、精品化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洛阳礼物”品牌。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留住文化记忆和乡愁,建设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的特色文化小镇、文化专业村和特色文化街区。培养更多民间手工艺人、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和工匠,加强对传统工艺、非遗、传统技艺等的认定保护传承、开发利用。评选推介本土文化产品知名商标和品牌,推荐更多成为省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
2.深化产品宣传。围绕洛阳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等,拍摄制作高水平的宣传片、纪录片和影视片,编辑出版展示洛阳厚重文化、特色产业产品的优秀出版物。邀请国内外著名媒体、重点客源地媒体关注洛阳、走进洛阳、传播洛阳、推广洛阳,宣传洛阳历史文化,报道洛阳重大节会活动和文化大事,推介洛阳知名文化产品。利用报纸、网络、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传媒,对洛阳的名城、名花、名品、名人等进行文化创意宣传营销。
3.拓展更大市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思路,推动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支持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文化企业和优秀文创产品参加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一带一路(敦煌)文化博览会等全国知名文化会展活动,扩大洛阳特色产品销售,提高市场影响。鼓励洛阳文化企业在境外设立文化产品营销网点,开拓境外市场。支持文化企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参加沿线城市、国家图书展、影视展、文化产业博览会、艺术节等展会和文化活动。培育认定和推荐具有一定规模、潜力较大的文化出口企业成为文化贸易示范基地。
责任单位:市文改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旅游发展委、城市管理局、文物局、商务局、工商局、发展改革委、城乡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委、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社科联,洛阳日报社、洛阳广播电视台、洛阳旅发集团,各县(市、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负责,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文化产业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安排部署和研究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重要政策规划、重大功能平台建设和重点项目推进等。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广新局),做好沟通联络、协调落实等工作,推动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等有效实施。对接发改、财政等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对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等实施联审联批,早受理早办结。二是建立专家咨询制度。成立由知名专家学者、文化企业高管等组成的专家咨询组,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为文化产业项目规划建设、招商引资、产品研发等提供指导和智力支持。
(二)强化政策支持。一是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省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二是财政资金扶持。发挥市级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作用,加大对产业园区、重点项目、服务平台、产品研发等的资金扶持。推荐成长性好、市场预期佳的业态项目申报中央、省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和基金,通过资金补助、项目贷款贴息、平台运营补贴等,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三是金融支持。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投资影视、传媒、特色文化产品制造等文化产业项目、园区和企业。支持文化企业改制上市。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对小微文化企业的信贷投放,探索开展无形资产抵押、质押贷款业务。四是开展文化产业“双十”(十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十个重点文化企业)评选表彰。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增长快速、集聚效应明显、综合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园区和龙头文化企业,由市政府授予“洛阳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洛阳市重点文化企业”称号。
(三)健全考评制度。一是完善考评机制。建立健全文化产业考核评价体系,围绕文化产业增加值、新增“三上”文化企业数量等主要指标,增加文化产业绩效考核权重,半年举行一次推进会,一年开展一次综合考核并通报排名。二是开展督导检查。围绕园区建设、项目实施、政策落实等工作完成情况,定期对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开展督查,发现问题不足,督促加快推进。
责任单位:市文改办、财政局、科技局、国土资源局、统计局、发展改革委、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金融办、国税局、地税局、绩效考核办,人行洛阳市中心支行、银监局洛阳分局,各县(市、区)政府
附件:2018-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转型行动计划任务表
2018—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转型行动计划
任 务 表
县(市、区) |
新增文化产业增加值 (亿元) |
建成产业 园区数 (个) |
新增龙头 文化企业数 |
新增“三上” 文化企业数 |
偃师 |
20.5 |
1-2 |
3家以上 |
15家以上 |
孟津 |
11.5 |
1-2 |
3家以上 |
15家以上 |
新安 |
25 |
1-2 |
2家以上 |
10家以上 |
宜阳 |
9.5 |
1-2 |
2家以上 |
10家以上 |
洛宁 |
1 |
1-2 |
2家以上 |
10家以上 |
伊川 |
14 |
1-2 |
2家以上 |
10家以上 |
汝阳 |
3.5 |
1-2 |
1家以上 |
5家以上 |
嵩县 |
10 |
1-2 |
1家以上 |
5家以上 |
栾川 |
8.4 |
1-2 |
2家以上 |
10家以上 |
洛龙 |
2.7 |
1-2 |
3家以上 |
15家以上 |
西工 |
11 |
1-2 |
3家以上 |
15家以上 |
涧西 |
4 |
1-2 |
3家以上 |
15家以上 |
老城 |
1 |
1-2 |
2家以上 |
10家以上 |
瀍河 |
5.2 |
1-2 |
1家以上 |
5家以上 |
高新 |
1 |
1-2 |
1家以上 |
5家以上 |
吉利 |
3.5 |
1-2 |
1家以上 |
5家以上 |
伊滨 |
5.4 |
1-2 |
1家以上 |
5家以上 |
龙门 |
0.15 |
1-2 |
1家以上 |
5家以上 |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