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船棺下发现神秘腰坑
船棺葬 是古蜀先民特有的墓葬传统
船棺葬 是古蜀先民特有的墓葬传统
腰坑 流行于殷商时期中原地区
青铜缶 器皿用途:盛酒
青铜鼎 器皿用途:煮肉
青铜匜 器皿用途:舀水
青铜盆 器皿用途:洗手洁面
去年3月,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7组发现春秋战国墓葬群的消息轰动一时。昨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7日公布,被誉为“地下青铜器宝库”的双元村春秋战国船棺墓群又有重要发现,编号为M154的船棺墓葬底部发现神秘腰坑,随葬成套青铜器。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双元村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王天佑表示,船棺葬是古蜀先民特有的墓葬传统,而腰坑则是殷商时期在中原地区流行,这一发现为2500多年前,古蜀先民与外界的文化交流融合,提供了有力佐证,“这个墓地楚文化因素比较多,腰坑估计和楚文化的影响有关,所以说是从楚国传来的,也有可能。”
双元村墓地
成都的“地下青铜器宝库”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双元村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王天佑介绍说,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详细考古勘探和发掘,基本厘清了墓葬的分布范围。整个墓葬群呈东北—西南状分布。最先发掘的东北部墓葬180余座,位于整个发掘I区,墓葬多成组排列,墓葬时代大约在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最后发掘的西南部墓葬60余座,位于发掘II区,墓葬多成排分布,时代大约在春秋时期。发掘I、II区之间零星分布20余座墓葬。I、II区墓葬在分布规律、形制、方向、年代上都有一些差别。
墓葬是现实社会的缩影。双元村墓地作为目前四川地区发现数量最多、揭露面积最大的一处春秋战国墓葬群,其发掘具有重要的考古学价值。
首先,墓葬出土随葬品丰富,年代跨度大,前后跨度四五百年,对巴蜀地区墓葬年代序列的建立、丧葬习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 “地下青铜器宝库”已出土上千件珍贵文物,包括铜器、漆木器、陶器等,尤其有600余件青铜器保存完整,纹饰精美。这丰富了巴蜀青铜器和巴蜀图语的内容,为推动巴蜀青铜器甚至蜀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第三,双元村墓地分布范围比较大,对墓葬分布规律、文化因素的深入分析,为研究东周时期古蜀社会结构、人口变化、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腰坑里还有成套青铜器
M154号墓主身份应为贵族
在墓葬群中,最受关注的是M154号墓葬。其墓坑长8.1米,1.9米,船棺长6.4米、宽1.1米,系整根楠木制成。这是整个墓地葬具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大的一座船棺墓葬,棺内出土器物数量最多、等级最高。
而就在考古发掘工作进入尾声时又有意外发现——当考古工作人员指挥大型机械将M154号墓葬的船棺整体吊起,准备运回文物保护中心时,意外发现在M154船棺底部中间,还藏有一个长约1米、宽约55厘米的腰坑,腰坑四周及顶部为木板或圆木合围而成,内随葬有由青铜缶、鼎、匜、盆以及鬲、甑组合而成的青铜甗。
王天佑介绍说,墓葬设置腰坑是殷商时期开始在中原地区逐渐流行。在殷墟文化第二期即武丁、祖庚、祖甲时期,大型墓葬都设有腰坑,如武丁时期的“妇好”墓,在春秋晚期腰坑开始大量减少。而四川地区古蜀先民的传统是船棺葬,截至目前四川地区只发现了两座墓葬设置了腰坑,一座是犍为金井乡战国晚期的5号墓;一座是新都马家木椁墓。而墓葬形制的复杂程度是墓主身份的标志之一,发掘者认为新都马家木椁墓墓主,为开明九世至十一世中之一的蜀王。此次考古发现也让人对M154号墓葬墓主身份产生更多好奇。尤其是在该腰坑内还发现了成套的6件随葬青铜器。
腰坑内出土的几件青铜器各有用途,青铜缶是盛酒的,鼎是煮肉的,匜是舀水的,盆是洗手洁面的,鬲、甑组合而成的青铜甗是类似蒸锅的器皿。
“腰坑的发现说明M154号墓主人身份应为贵族,也进一步证明了双元村春秋战国船棺墓群的重要价值,为研究东周时期古蜀社会结构、人口变化、文化交流、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王天佑说。
不过,由于没有发现铭文,M154号墓主身份仍是个谜。可以参考的是,M154号船棺墓中出土的数枚青铜印章,其特征与成都市商业街1号棺出土的印章特征非常接近。而商业街船棺墓葬被认为是战国早期古蜀国开明王朝王族,甚或蜀王本人的家族墓地。
王天佑还补充说:“此次发现证明当时的古蜀先民与外界在文化上的交流融合,虽然当时中原大国的秦墓等,也有使用腰坑的情况,但这个墓地的楚文化因素比较多,腰坑估计和楚文化的影响有关,所以说是从楚国传来的,也有可能。”
青铜缶内还有部分液体,古蜀先民为后人留下“谜语”——
青铜缶内保存了2500年前的川酒?
考古发掘现场工作目前已基本结束,而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种种线索也是古蜀先民为我们留下的一个个“谜语”。
谜语一:
青铜缶内有川酒?
在M154号墓腰坑内发现了成套的6件随葬青铜器。王天佑认为,这些青铜器与三星堆、金沙发现的青铜器,共同构成了古蜀文化青铜文明序列。而此次发现的器物种类也有所不同,三星堆、金沙遗址发现的青铜祭祀用品对应的是古蜀社会的“神权”,而此次发现的大量兵器、生活用具则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蜀社会内部结构调整,应对战争是头等大事。
其中,最让人好奇的是,M154号大墓棺盖打开后发现了漆木器盖,通过红外线检测发现了上面有纹饰图案,而随葬品中四五十厘米高的青铜缶用棕绳捆绑,青铜缶内还有部分液体。根据器物用途,考古工作者推测是古蜀先民用来盛酒的,目前正在对其残留物进行检测化验。考古工作者也很期待能发现2500多年前的川酒。
谜语二:
墓葬群周边有城址?
古蜀先民在成都平原的生产活动,古蜀文明的发展兴衰,对于今天的研究者来说还需要更多的“拼图”。而此次双元村船棺墓葬群,从春秋中晚期延至战国中晚期,横跨四五百年,其墓葬数量之多、随葬品之丰富,为研究给出更多答案的同时,也让人产生新的疑问:这么大规模的墓葬群周边是否应该有大规模的城址、生活区域?王天佑表示,在确定墓葬群分布范围后,考古工作者正在对墓地周边进行详细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墓葬群对应的同一时期古城城址,也许还在泥土下“沉睡千年”,也有可能在一次次爆发的洪水灾害中被冲毁淹没。千古之谜还有待进一步勘探发掘。(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