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推湖南演艺业转型升级
原标题:“互联网+”助推湖南演艺业转型升级
3月31日,湖南琴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琴岛”)网络直播运营中心旗下的数十名网络主播走到线下,在琴岛演艺中心与“粉丝”见面,带来了脱口秀、歌曲串烧、杂技表演等精彩节目。
作为湖南老牌演艺企业代表,琴岛与湖南红太阳演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太阳”)于去年11月同时进入长沙市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合作单位名单。在文化消费方式愈加多元的互联网时代,湖南演艺企业顺势而为,创新求变,转型升级,开启了线上线下两端发力的“互联网+演艺”新模式。
传统模式受阻
试水网络直播
琴岛成立于1993年,是湖南第一家以剧场演出模式作为经营要素的民间演艺舞台。在琴岛点一杯茶,看一场本土特色演出,是在那个文化消费方式相对单一的年代,长沙颇为时髦的文化消费方式。2011年,琴岛走出湖南,在武汉、南昌开设分店,缔造了影响全国的“琴岛模式”。
“近年来,随着文化消费方式增多,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年轻一代对传统歌厅模式和节目内容兴趣不高,走进琴岛的观众多为老面孔,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上座率由原来的85%降至55%,营业额大幅度下滑。”琴岛总经理张普龙坦言,琴岛曾尝试借助互联网搭建民间演艺在线平台,但受限于技术人才与媒体运营短板,未能成形。
“大环境在改变,我们只能适应环境。”琴岛执行董事陈勇芝介绍,2015年在长沙市政府主办的互联网高峰论坛上,琴岛与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陌陌”)达成合作意向,进行转型升级探索,琴岛负责内容输出,陌陌提供平台与技术支持,通过时下流行的网络直播方式进行演艺内容传播,同年11月推出了首次直播试水节目《琴岛与陌陌现场》,单场观看人数达百万人次。
改进直播模式
优化线下内容
首次直播试水的《琴岛与陌陌现场》节目形式与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类似,以群星脱口秀为主。因每天直播次数有限,又有人工、场地、技术等高耗资,鉴于运营与资金的双重压力,琴岛与陌陌一致认为此模式不适宜长期推行。
为此,2016年琴岛专门成立“网络直播运营中心”,改变以往多位艺人同台献艺的直播模式,转为以个人才艺展示为主,艺人只需一台移动手机设备就能完成一场直播,大幅度缩减了运营成本。目前,琴岛签约艺人达3000余人,囊括歌手、舞蹈、乐器演奏、戏曲表演、二人转表演等民间艺术人才。
在3月31日的“粉丝”见面会上,主播“狼王”现场演出时,微信直播在线观众达3.6万人,其个人直播间也有3.8万观众同时观看。线上火爆的同时,现场也座无虚席,琴岛踏上了探索由线上向线下转化的路径。
琴岛拓展网络直播业务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线下经营方式和对优质节目的打造。2016年,琴岛搬迁至长沙红色剧院,由原来的3000个座位缩减到800个,实行精品演艺模式。节目内容上,琴岛以湘绣、湘瓷等湖湘文化为创作元素,创作了《绣色天湘》《盛世铜官》《我的长沙》等舞台剧目,弘扬和传播湖湘文化。同时,琴岛还根据市场调研反馈打造了儿童剧场。目前,琴岛上座率已回升至70%。
注重客户体验
打造智能化服务
成立于1999年的红太阳,作为湖南创办较早、节目较优的文化演艺场所,面对市场的变革和人们日益提高的文化消费需求,采取了符合市场的改革措施。
从2016年开始,红太阳向影院等更新型的文娱企业取经,逐步建立起“红太阳”市场大数据分析,依靠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打造了一整套的集网络宣传推广、自主选座、线上支付、自助取票一体化的全方位网络信息化、智能化的文化消费模式。同时,红太阳注重配套设施的建设,开发了“私人定制”的点歌服务环节,更加注重与现场观众的交流与互动,并打造了购物商店等综合配套消费服务,使红太阳摆脱了仅提供演出服务的单一消费模式。
红太阳按照现代化剧院的技术要求,对剧场内的灯光、音响及其他硬件设备进行升级,切实增强了观众的视听体验,并融合更为丰富的节目创意,打造了剧院式综艺。目前,红太阳演出嘉宾每月更新一次,让观众进红太阳时都有不同的体验。
“未来,红太阳将继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极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坚持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红太阳剧场总经理周友琴说。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