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成为青海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依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契机,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热贡艺人和知名文化企业,形成了以唐卡、堆绣、藏戏等为主的热贡文化产业群体,2017年全县实现文化产业收入6.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近年来,全省各地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特色优势日益突出、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彰显、文化与旅游融合产业逐步兴起,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省文化新闻出版厅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6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48%。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热情持续活跃。截至目前,全省文化企业达6090家。“十三五”以来,签订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11个,签约金额11.45亿元,各银行已累计发放文化产业贷款36.03亿元。2017年我省13个项目获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390万元,引导撬动社会投资10.6亿元,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意愿正在升温。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青海片区)建设以来,推动实施17个文化产业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20多亿元,民族地区文化企业由最初的926户增加至现在的1591 户,从业人员从3万人增加至4.4万人。全省初步形成了若干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黄南州形成了唐卡、泥塑、堆绣、石雕等为主体的热贡文化产业集聚区,海南藏族自治州形成了藏绣、民族服饰为主体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海北藏族自治州形成了以门源百里花海、王洛宾音乐体验基地、达玉民俗村等为主题的环湖文化旅游集聚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形成了富有区域特色的昆仑文化、格萨尔文化和康巴文化产业集聚区。
(责任编辑: 刘园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