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庙会何以能够千年传承
原标题:村落庙会何以能够千年传承
陕西凤翔县槐原排灯会的盛况。姚丽芬 摄/光明图片
陕西凤翔县槐原排灯会的盛况。姚丽芬 摄/光明图片
【守望家园】
俗话说“无庙不成村”。在过去,每一个古村落里都有大大小小的庙,不同的庙里供奉着不同的神灵。但有庙不一定有“会”,有“会”的地方也不一定有庙。既有庙,也有“会”,并且能够传承千年者,实属不易。
所谓村落庙会,就是由一个或几个村庄轮流主办,民众自发、自愿、自主举办的庙会。庙会祭拜的一般是自然神、祖先神或对当地、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如女登、文王、扁鹊、岳飞;也有道教、佛教人物,如关帝、财神、龙王、观音。
信仰的力量
在考察河北、陕西等多地村落庙会后,我们发现,村落庙会能够数百年甚至千年传承,民间信仰起到了巨大作用。
河北省井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人口不过三十多万,可村落庙会数不胜数。如微水镇马村,这里的百姓祭祀活动便属于人类始祖信仰。庙里供奉的主神是“无生圣母”。相传她由天地蕴化而生,无父无母,乃人类始祖,当地人便称为“无生圣母”。庙会期间,搭台唱戏,花会献艺,热闹非凡,引得山西、河北特别是石家庄周边地区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形成著名的大庙会。
南峪镇台头村的邳神庙会,会期六天。祭祀的邳神,本名邳彤,系东汉光武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在当地民间传说中被称为“药王”。庙会期间,邻近的很多乡镇,甚至山西省娘子关、旧关、井沟等地的村民都赶来参会。庙会主要活动有请神、跳神、诵经、踩街、戏剧、马戏、歌舞、拉花、杂技、社火、旱船、武术、魔术、高跷等。正日的踩街活动,尤为壮观。人们用三层木轿抬着邳神像巡游,身着彩服的数十支、逾两千人的文艺队边走边舞,炮声、歌声、吹奏声震天动地,以此来祈求消灾祛病、吉祥平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在陕西省凤翔县的槐原,农历正月二十五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排灯会。槐原四个村庄的百姓,家家户户高举着自制的排灯,聚集到槐岭村的女登祠前举行祭祀活动。民间传说,女登是炎帝之母,槐原是女登故里,槐原排灯会已有4000年的悠久历史。
这些庙会,都是集祭拜与商品交易于一体,既满足了大众的精神诉求,又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可以说村落庙会起于信仰、盛于集会,“会”因庙而起,庙借“会”而盛,两者结合,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到古庙会,形成风俗和习惯。
功能的力量
村落庙会往往具有诸多功能。这是庙会传承千年、历久弥新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感恩还愿。庙会上祭拜祖宗和神灵,既有敬畏自然、敬畏祖宗、敬畏神灵的成分,更有感恩自然、感恩祖宗、感恩神灵的情感表达。“无生圣母”创造了人类;邳神用医药造福百姓;女登是炎帝之母,还是养蜂的发明人,其恩德让百姓永志不忘,代代传承。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感恩意识,知恩、感恩、报恩是代代相传的人生理念。一方面,村落庙会给人们提供了感恩的机会和场地,他们通过祭拜感恩、还愿;另一方面,庙会上的各种活动,特别是唱大戏,又强化了人们的感恩意识。唱大戏,名义上是唱给“神”听的,实际上是给人听的,戏剧里有很多知恩图报的故事,如程婴救孤、一饭千金,也有很多忘恩负义受到惩罚的故事,如宋代就开始传唱的《清风亭》《海神庙王魁负桂英》。这是千百年来的民间信仰,不能简单地归于“迷信”。祭祀祖先,祭祀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都不能叫迷信。它是老百姓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凝聚人心、弘扬感恩意识和家国情怀的仪式。不弘扬感恩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家国情怀的民族必定是一盘散沙。
娱神娱人。村落庙会上的社火和各种文艺活动,起源是为了娱神,如今是娱人,让百姓高兴,得到美的享受。比如槐原的排灯会,百姓们举着排灯的队伍,在山路上绵延,夜色中宛若一条条游动的火龙,流光溢彩,既愉悦了他人,也愉悦了自己。第二天,人们还要在女登祠前唱大戏,让女登在天之灵好好享受戏曲的优美。大戏一般都是两台对着唱,吸引远近村民数万人前来观看,形成远近闻名的盛大集会。
祈福祛邪。从古至今,老百姓到庙会祭拜的重要目的,或者说心理诉求,就是祈福祛邪,求得自己和家人吉祥平安。它可以让人获得心理上的平安,求得心里平静。
求子求财。在农耕时代,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繁衍后代是人类社会存续的必要条件;财产又是保证一个人和家庭生存下去的物质基础。为百姓提供一个求子求财的场地,是保证村落庙会香火旺盛的重要因素。当今时代,人口就是资源,求子求财依然是人们的重要诉求。
健身健心。人们去庙里祭拜神灵,求得心理安慰,释放了心理压力。参加、观看社火表演,或民间文艺表演,让传承者、表演者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近代以来,尽管人们的“泛宗教信仰”日益削弱,但村落庙会依然红火,与它越来越成为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大有关联。
教化传承。庙会上的各种展演和庙会信仰、庙会交易的融合,让广大民众既满足了精神需求,也满足了物质需求;既寓教于乐,又寓教于行,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学习了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的民间文艺、手工艺。所以村落庙会在教化传承方面,在弘扬孝道方面,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村落庙会的传承。
敦亲睦邻。社火表演让一个或几个村落的人联合起来,强化了乡土意识和亲缘关系。在槐原排灯节上,一盏好看的排灯就是妇女心灵手巧的证明。做灯时,常常是母亲剪好狗、花瓶、石榴、蝙蝠等寓意吉祥的图案,再和家人一起将五颜六色剪纸贴在上宽下窄的梯形灯架上,其乐融融。巧手的妇女不仅给自家的孩子做灯,还会给乡亲们帮忙。庙会上,家人、族人、亲邻通过一起举排灯,做活动,加强了沟通,增进了感情。
交际交流。村落庙会是人们同他人交往的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增加了同他人交流的机会。各种商品和民间小吃的展示、交易,又让人们获得了物质上的满足。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因素,让一代又一代的百姓美在其中、乐在其中、陶醉其中,村落庙会才得以传承不息。
村落庙会是当地民间信仰的集中展现,体现出民间文化原生性、本真性、民间性、丰富性的特点,承载着历史上劳动人民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想象等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中所蕴藏的感恩意识与家国情怀,是百姓在历史上创造、以活态形式传承、未经刻意修改过的原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起到了巨大作用。在传承当代庙会文化方面,要注意处理好政府和民众在节会中的关系定位,即民众办会、民众参与,政府保驾护航、提供服务。只要有利于社会安定、民族进步、民生幸福,政府应尽量不要干预庙会本身的内容,让民众在活动中自我传承、自我净化、自我提升。如此,村落庙会就能继续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方面的重要作用,长久传承下去。
(作者:侯仰军,系黄金赌城娱乐民间文艺家协会活动管理处处长)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