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不能只有热闹与致敬
《头号玩家》 在黄金赌城娱乐影迷中掀起的狂欢,让斯皮尔伯格在72岁高龄之际,进入再一次被“封神”的节奏。之前,谈到黄金赌城娱乐观众最喜欢的好莱坞电影,处在第一位的一直是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 《肖申克的救赎》。而这次,影迷大有把《头号玩家》捧到《肖申克的救赎》位置的劲头。事实果真是这样吗?《头号玩家》能进入斯皮尔伯格最好作品前三的序列吗?观片体验告诉我,一定是有些什么,迷惑了我们的眼睛。
老导演少年心,“娱乐蛋糕”打造靠独家配方
《头号玩家》是部属于游戏迷的电影,而且是浸入感很强的游戏题材作品。电影很好地建立了现实人物与游戏人物的出入渠道、情感关联以及利益联系,为真人平滑过渡到游戏当中提供了极强的合理性。再加上影片对VR技术的表现早已为大众所了解并应用,所以影片具有亲近感,无怪乎游戏迷对其上映眼含着热泪,大呼小叫。
《头号玩家》的故事也容易被电影迷津津乐道,斯皮尔伯格从五大电影公司购买了无数版权片段的应用许可,在该片中共制造了一百多个“彩蛋”,标志着影迷可以从一部电影中看到过去几十年间曾对几代人造成影响的流行文化标签。向经典致敬,成为与《头号玩家》的游戏主题同样出色的一个卖点。
不是游戏迷和资深影迷怎么办?斯皮尔伯格准备了一个标志性的商业套路,以取悦更多观众,即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绿洲”的对比,用游戏玩家与在“绿洲”中拥有很大权限的101公司对抗以及底层世界对精英队伍的颠覆等剧情,制造了足够通俗易懂的故事情境,哪怕你对埋设的游戏与经典电影“彩蛋”无感,也一样会被斯皮尔伯格精心打造的这块“娱乐蛋糕”所散发出的迷人气味所吸引。
也有人喜欢斯皮尔伯格在该片中展露的童心和少年心。观众见多了国内许多曾经拍出优秀影片的导演,在进入五六十岁后几乎丧失了以往的创作品格,拍出让人不忍卒睹的烂片,而“年龄大了”往往是为他们开解的说辞,然而,斯皮尔伯格恰恰提供了一个“老当益壮”的例子,甚至还可以称得上是“返老还童”。《头号玩家》里看不到任何创作者跟不上时代节奏的乏力感,故事里洋溢的人物心态,所传递的英雄主义价值观,都带有鲜明的阳光色彩,这股更多属于少年的精气神,让观者兴致勃勃,欲罢不能。
情怀与圈子化,银幕下排行打分“游戏”机巧多
这些年来,“情怀”成为好莱坞电影在黄金赌城娱乐开疆拓土的关键卖点,比如在 《敢死队》《变形金刚5》《速度与激情7》《魔兽》 以及《泰坦尼克》重映等典型例子中,总是很容易看到以“情怀”为关键词的宣传。
在填补了多年的银幕“情怀”饥渴之后,黄金赌城娱乐观众终于对好莱坞越打越滥的“情怀”牌开始腻烦起来。当黄金赌城娱乐观众被《战狼2》《红海行动》等更触及民族自强自信情结的国产大片激起新嗨点之后,靠给娱乐加点情怀传统配方寻求大卖的好莱坞电影,频繁遭遇票房滑铁卢,包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圆梦巨人》、经典翻拍片《宾虚》、经典IP改编片《忍者神龟2》、游戏题材片《刺客信条》等作品都少人捧场,在国内票房“灰头土脸”。
然而,《头号玩家》能在豆瓣得到9.2的评分,却依然最有可能是“情怀”再次推高使然。超过10万人打分,并不一定能说明这个结果足够“大众化”,反而可能是“圈子化运动”的一个结果。打分史上曾有过一次激烈竞争。2008年,《黑暗骑士》的粉丝为了争取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排名,向此前一直处在第一位置的《教父》发起了冲击,不停给《教父》打低分;《教父》粉丝知觉后开始更为强烈的反击,竞争结果,排名第三的《肖申克的救赎》“渔翁得利”,至今仍稳居得分第一名。迎合了游戏迷与影迷的口味,将这两大群体观众的打分积极性吊起,让他们受“情怀”因素驱使,为《头号玩家》制造高分,这恐怕是豆瓣打分超高的合理解释。相比之下,该片在IMDb排名上获得的的8.0评分、烂番茄76%的新鲜度,似乎更接近影片的真实质量。说得直白一点,《头号玩家》确实是部好电影,但离9分以上“神作”还有距离。黄金赌城娱乐观众的“加持”,并不足以推动这部电影进入经典作品的序列。
缺乏思想与救赎,科幻片再酷炫也难成经典
《头号玩家》的缺点是明显的——套路化的剧情;男女主角没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外表与性格;对大反派索伦托的脸谱化描写;对于“绿洲”的设定也并不新鲜……电影的热闹与致敬感,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缺点。然而,这些缺点出现在斯皮尔伯格身上,还是令人有些遗憾的。
《辛德勒的名单》是斯皮尔伯格创作的最经典电影,当然,他个人创作史上足以进入经典序列的作品还包括 《大白鲨》《E.T.》《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人工智能》等多部。极少有导演能够像斯皮尔伯格这样,可以把人文现实、商业娱乐这两个反差很大的电影类型做到同样出色,他对电影既有学者式的厚重与沉思,也有天才般的想象与勾画。对比斯皮尔伯格的整体创作,《头号玩家》或可被形容为他的“玩票之作”——他以满足自己为主要目标,任性地玩闹了一回,顺便也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怀旧的狂欢。
《头号玩家》缺失的是深度,是格局,是对当下与未来具有透视性的观察与探讨。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大型游乐场,斯皮尔伯格像是这个游乐场的看门人,他打开欢乐的大门,让游客们尽兴而归。当然,不是所有电影都需要具备多层次的思考,但对于科幻题材,尤其是对于斯皮尔伯格,人们总还是希望从他的电影里得到更多。
2001年,华纳发行了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机器人小男孩被收养家庭抛弃之后,永不停歇寻找母爱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当年人们对发展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困惑,对机器人拥有人类情感之后的未来世界的焦虑。这是部悲伤的电影,机器男孩找到的蓝公主是一尊塑像,根本没法帮他实现变成真实人类小男孩的愿望,梦想的破灭令人心碎。这也是一部温暖的电影,它强调人类的珍贵之处在于永远会坚守爱的本质。爱,其实就如同被设置于机器男孩体内的程序,也只有爱,能让人类在未来世界得到救赎。电影最后,机器男孩与只能复活一天的母亲团聚,这个结尾意味深长。
相比《人工智能》饱满的情感浓度,《头号玩家》顿时会显得轻薄得多。事实上,真正能被人们深刻记住的科幻电影,从来都不只是讲究画面有多炫酷,场景有多热闹,以及拥有多少“彩蛋”。科幻作品最直接的效应,是戳穿人们对于现实困境的不满,是给悲凉人性进行降温或者升温,也是提醒当下混沌者、孤独者,对照故事进行一次人生校准。
亚力克斯·嘉兰编剧兼任导演的 《机械姬》,以情色画面和触动人心的主题设定,成为2015年最值得关注的科幻电影之一,这部整体色调冰凉的作品,以“机器夏娃”的诞生来描绘真实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情感融入,绑架与计算、依赖与背叛、欲望与孤独等等诸多关键词,拼出了一个观后令人无法释然的故事。相较于追求热闹的科幻片,像《机械姬》《人工智能》这样的电影,显然更具价值。
科幻电影也有小众与大众之分。《头号玩家》在大众与小众之间找到了一条专属于它的捷径,它试图“大小通吃”,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实现了创制初衷,作为商业片和影迷电影取得了成功。但要成为科幻创作领域的经典,可能它还需要经受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甚而已在当下更多对电影具有深度思考的观众面前,露出一脸尴尬。
(责任编辑: 刘园香 )